首页 - 佛学文集 - 佛文推荐 - 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 - 正文   │ 文章推荐
 

  解释论文

  黄念祖居士著述

  【念佛法门,诸经广赞。约其总贯,略有二途:一普念、一专念。】

  二途:二个方面。普念:普念一切佛,如南无佛,密宗的南无布达亚。专念:专念某一尊佛叫专念。

  【如观佛相海经、佛不思议境界经等,但明普念。】

  此二经等都是讲普念的。刚才所说的南无佛,南无布达亚都是普念。

  【药师琉璃光如来经、阿閦佛经、无量寿经等,特明专念。】

  阿弥陀经是专念阿弥陀佛。

  【今此华严,一多相入。】

  华严经一多相入,一入多,多也入一。

  【主伴交融。】

  一切世界有主。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主,观音、势至、诸大菩萨都是伴。主伴交融。说主,则伴在其中。说伴,则主亦在其中。彼此交融,主伴不二。

  【即自即他。】

  一切佛。阿弥陀佛即是释迦牟尼佛,即是毗卢遮那佛。从阿弥陀佛看,阿弥陀佛是自佛;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是他佛;他佛就是自佛。

  【亦专亦普。】

  念阿弥陀佛就是念一切佛。说是专,也是普。此即不可思议之处。

  【略标五义以贯全经。】

  以下提出五个胜义来贯彻华严全部经,来总摄、来总结华严全经八十卷。

  【一念佛法身,直指众生自性门。】

  念佛的法身,就是直指众生的自性。此论的殊胜功德,在此很突出。从法身流出报身、化身。念佛最后是证法身。佛是凡夫所仰望最高的。而佛最高的是法身。“念佛法身”就是“直指众生自性”。在学人分上,这十个字,前四个字与后六个字连不到一块。连不到一块,是众生见。能融会,是佛知见。

  【二念佛功德,出生诸佛报化门。】

  佛来显现这一切佛刹、一切国土,显现种种的佛身。这是佛的殊胜功德,佛的功德之所庄严、之所成就。为了摄受众生,念佛的功德。佛因为有这种功德,所以才能流现出这些国土,这些法门。而佛能够流现这些国土,这些法门,正是佛的殊胜功德。

  【三念佛名字,成就最胜方便门。】

  佛法身,报化身怎么念呢?念名字就够了。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彭居士是大智慧,用的字不多。这五条大家若能吃得消,大家就大大的向圆人的路上迈进了一大步。最胜方便门:最殊胜的方便门。大家有时候往往总是不满意,盼望哪一天得个什么法、灌个什么顶,现在彭居士在此处告诉你,念佛名字这就是“最胜方便”。

  【四念毗卢遮那佛,顿入华严法界门。】

  华严是毗卢遮那佛说的。毗卢遮那佛即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顿入华严法界门:一下就入了华严法界,十玄四无碍。四法界:理、事、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十玄重重无尽。这表示尊师重师。修行人不能忘本、本师啊。就是要尊师之教。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佛。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都是佛说的。佛教我们念佛,应当发愿往生,听佛的话,才是尊师。不只是上供嗑头。上供嗑头是纯皮毛的表现。根本是从内心中接受佛的教化、听佛的指示,依教奉行,这才是尊师。

  【五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圆满普贤大愿门。】

  此处点到主题了。念名字,念谁的名字?最后,就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圆满普贤大愿门”,这样就圆满了普贤的十大愿。普贤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最近台湾来了一位法师,他在国外非常受人景仰,在美国、在加拿大、在台湾、在香港、在马来西亚、在新加坡。他这个人本来是念哲学的,后来学了佛,讲这讲那、讲楞严、讲华严,后来从华严上醒悟了,念佛了。华严不离念佛,说来说去,导归极乐。他现在变得是专修专弘净土法门,专弘无量寿经,而且就是夏老师这一本。圆满普贤大愿,他就从普贤大愿,转向净土。导归极乐世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最后还是从华严的总结。

  【别申问答,豁破群疑,普与见闻,同归一乘云尔。】

  除了上述五条之外,又提了几个问答。破解群疑,愿一切见闻者,都同归到一乘之法,都得成佛。

  【一念佛法身,直指众生自性者。】

  念佛法身、直指众生自性是什么呢?

  【吾人固有之性,湛寂光明,遍周尘刹。】

  每一个人本有的性,(固有即本有),很坚固、不生不灭、不会什么时候没有。此本性“湛寂光明、遍周尘刹”。寂:寂净。而且用“湛”字形容,清湛极了。寂是寂净。湛寂指一点灰尘、一点渣子、一点污垢都没有。本性就是这么样的湛寂光明。而且是遍周尘刹,尘尘刹刹无量无边的世界。现在可以知道,地球是太阳系的一员,太阳系是银河的一员。再往上不知多少银河系、星云。再大是什么?还不知道,无量无边。有的天体的光到我们这里要多少亿年。以光的速度到我们这里还要万万年,这个世界有多远。这还是肉眼的世界,科学所了达的。实际上是远远超过科学的水平。科学所能知道的就是这一小块。虽然说比从前的一小块大多了,但还是一小块。自己的自性是湛寂光明,而且是遍周尘尘刹刹。现在科学所不能及的地方,以及将来也不能及的地方,可是你的自性都遍达该处,都包括在内了。

  【诸佛别无所证,全证众生自性尔。】

  诸佛成了佛,证了佛。信解行证,开始要信、信了之后如实的解,解了之后就实行,行了之后,最后是证。诸佛证什么?别无所证,全是证的“众生的自性”。佛所证实到的是什么?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有的本性。在座的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本性。佛证的是什么?成了佛,证了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就是众生每一个的本性。底下引华严。

  【如来出现品云:“菩萨摩诃萨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

  诸大菩萨你要知道你们的自心,自心之中,念念之中,在你心念之中,有佛成功了。

  【“何以故。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

  诸佛如来就不离众生之心,而成佛呀。

  【“如自心,一切众生心亦如是”。】

  每一个人有自心,一切众生也都是如此。

  【“悉有如来成等正觉。广大周遍,无处不有,不离不断,无有休息”。】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无穷无尽的佛,随时随时在那里成佛。而且此心广大周遍,无处不有,永远是不离不断、无有休息。(此为一段,下第二段就是释迦牟尼佛成佛时,看见星星,大觉大悟,成佛了。)

  【又云:“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不能证得”】

  没有一个众生没有如来的智慧。“具有”,表示已经有了。在座的人,每一个人,承认这句话吗?这是佛说的,佛成佛时所证明的。成佛就是因为证实到这一点,每一个人都有如来的智慧,所以我们要大精进,要大惭愧。我们有如来的智慧,可是我们就堕落成这个样了。这是事实,但是我们要懂,我们并不是很难,只要把这些虚妄都去掉,恢复本有就是了。不是变个什么、得个什么、修成个什么。气功是讲究从头上出了个小人(元神),小人再修,又再出个小人。佛法不如此,此为心外取法,佛教不是这样。众生有佛一样的智慧,但就是因有妄想、有颠倒执著。想的都是错的,还执著,还把错的抓住不放。这不好办了,所以不能证得。

  【“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就是这样。这一段十分殊胜。这一段论文,十方诸佛都放光;一切佛世界都天雨妙花;一切魔宫都震动。就像我们地球发生了唐山大地震,九级,魔宫都倒塌,魔王都昏倒在地,不可思议。

  所以,一切神通,现在的奇异功能,均无法相比。神通太渺小了。阿罗汉的神通,能把太阳和月亮换个位。阿罗汉还是小神通,菩萨神通更大。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佛神通。能直指凡夫的心。让凡夫见了自己的本性,就成佛,这是佛的神通。佛现大神通,直指:念法身佛,念的就是自己的自性。这和净土宗是结合的。观经的话:“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在解放前夕,江西有个比丘尼,逝世之后火化,顶骨不坏,上面有四个字:“心作心是”。圆彻法师已经有了此拓片。此是很殊胜的事。心作心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现在念佛,就是“是心作佛”。你作佛这个心就是佛。此就与彭二林完全一致了。实际说,夏老师说,《华严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三部经是一部经。华严是大本、无量寿是中本、阿弥陀是小本。三本是一部经。

  《弥陀疏钞》也是一上来就说:“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常明,是灵明。非常彻,是洞彻。非常寂,是湛寂。恒就是常,又用常来形容恒,绝对的恒。“非清非浊、无向无背”。没有清浊之分,也没有向背之别。“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自性欤”。这个真体,不可思议的,就是每一位的自性。所以弥陀疏钞、观经的宗旨和此论是一样的。这是“根本”:“体”和“本”。

  彭二林居士是造诣很深的居士,很稀有。其论非常透彻,斩钉截铁,不允许你模棱两可。我们知道念佛有四种,念佛法身,此处指实相念佛。佛法身就是实相。念佛法身是直指众生自性。什么叫念佛法身?不是要念一个什么咒?或一个什么?就是告诉你,众生自己的本性,你要是认识你的本性,你就是见到了佛的法身。念念不离自性,就是念佛法身。这就是直指:直接、究竟、最殊胜的成就。所谓成佛,就是成的这个。“诸佛别无所证”,诸佛证得什么?另外没有什么证的,“全证众生自性”,他所证的全部就是众生自性。此说直接了当,斩钉截铁。说证得什么?别的没有,就是在座每一个人的本性。佛证,就是证这个,成就这个。

  自性是湛寂光明。清湛极了,一点尘渣都没有,清净极了。光明无量,遍周尘刹,此光明遍周一切刹土,一切虚空、世界,这也就是我们的本性。所以,为什么说我们众生是迷呢?就是迷了这个本性。自己有了这个本性,不能认识,迷了这个本性,这就是迷。觉悟了,证到了,就是佛。所以这个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明了。一切法门,就都是为这一件事。底下引据经文来做证明。说这些话是根据圣言量,是佛说的,是诸大菩萨说的,这就有根有据了;就可以为人演说了,可以告诉别人了。把自己个人的见解随便拿来和人谈,时下很多人有此毛病。这是谤法。

  引了华严两段,一段是如来出现品,“菩萨摩诃萨应知自心”。一切大菩萨应当知道你们自己的心,佛教导菩萨第一句话就是此话。今天在座诸位也是菩萨摩诃萨,应当怎么样呢?应当“知自心”。自心之中,念念之中,常有佛成正觉。诸佛菩萨在哪成正觉?就在众生的心念之中,我们不知道,所以是凡夫在迷。何以故?因为“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一切如来都是不离这个心成正觉。佛的成就,就是知自心,如自心,证自心。当时华严会上诸菩萨摩诃萨的心是如此,一切众生心亦如是,那就包括今天在座的人了,每一个人都包括在内了。一切众生心,都是这样,“悉有如来成等正觉”。在你心念之中,都有如来在心念之中成佛、成就正觉。你的心是“广大周遍,无处不有,不离不断、无有休息”。我们的自心,没有断灭,没有停止的时候,在念念中常有诸佛成正觉。这是在华严会上释迦牟尼教导诸大菩萨的。当时说华严的时候,称为毗卢遮那佛,称为卢舍那佛,就是释迦牟尼佛。

  另一段话也是我常常引的,“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德相”。没有一个众生没有如来的智慧、德相。大家听到点奇异的功能,就羡慕得不得了。我修了多少年,还没有什么,他一下就有神通,很奇异,很羡慕他。其实这算什么!咱们每一个人本来就有如来全部的智慧,如来的全部的功德。什么奇异的功能,九牛一毛,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既有与佛一样的智慧,一样的德相,为什么不显现呢?为什么还在迷呢?为什么还胜不过烦恼?烦恼来了,例如有个老居士与街坊闹气,后来得病种种,烦恼还是胜不过。为什么呢?现指出这个原因:“但以妄想、颠倒、执著,不能证得”。有妄想,就颠倒,你就错了,不知道是非。执著:碰到什么事就抓住了,沾著。这是我的亲人,那是我的仇人,我所讨厌的人,我怎么也不让他好。执著的非常厉害,不能平等。那么,就不能证得,就不能显现。“若离妄想”,离开了妄想,一切智、自然的智慧、没有障碍的智慧,就现前。事情就是这样。此为前次所讲,很重要,所以今天再重覆一次。

  上次我说,说这段话时,十方诸佛都欢喜、放光,一切天女都散花,魔宫都震动,因为此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最殊胜的一件大事。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这就是大事因缘。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就是佛的知见;这不是众生的知见,也不是任何学者的知见,也不是任何宗教教主的知见,他们都没有。佛的知见,最平等,一切众生本来具足,但是妄想执著,不能证得。问题就这么一点点。到这里大家自然会问:“这个妄想执著,我们怎么去啊!”,问题矛盾在这,焦点在这。我们跟佛一样,但是现在不能证得,不能证得,就是为了妄想执著。这个妄想我们怎么去啊?

  【云何离于妄想。】

  怎么离妄想呢?底下的话,大家要注意,就是彭居士极殊胜之言,是净土宗登峰造极的话,也是禅宗的登峰造极的话,也是密宗登峰造极的话。从密宗看,今天能听到这个话,等于毗卢遮那如来给大家做大圆满灌顶。怎么去这个妄想?

  【须知一切众生颠倒执著,全是诸佛法身。何以故。】

  此话易懂,但其意十分难懂。颠倒执著是什么?就是诸佛的法身。你不知道这个,因此,颠倒执著就把你妨碍了,不能证得佛的智慧,你认识了这点,那成佛就是时间问题了。时间也是虚妄。至于何以颠倒执著就是佛的法身?因为:

  【颠倒执著常自寂灭故。】

  这些颠倒,其常恒的本身就是寂灭,(涅槃就叫寂灭)。妄想,大家想一想,我这一念妄想从哪来?你能找得著妄想的来处?从哪来?你说我听听,从外面来的?从里面来的?从什么地方来的?从美国来呢?从广济寺这出来的?从心里头出来,你心在哪?找个地方我看看。你说不出来,无所从来。再看这一念妄想过去了,哪去了?它到哪去了?亦无所去,去处你也找不来。所以,一个妄想,就是一尊佛出现,如来啊,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这跟楞严的道理相通了。楞严应该读作“首楞严”,此三个字是专名词,没有翻译,跟“般若”一样,没有翻译。“首楞严”的意思是什么?一切事究竟坚固。所以,楞严是经中之王,最难读的一部经,最深入了。一切事究竟坚固。这个坚固,就是不生不灭,都是常恒的,离开生灭的,究竟的,是坚固的。一切事,就包括我们所谓的善事和恶事等等。楞严这个道理,跟这可以相通。

  《圆觉经》:“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跟这里也相通。你虽然颠倒执著,可是你本来成佛。因为,这里说:颠倒执著也是佛的法身,而且《圆觉经》说:“淫怒痴,戒定慧具是梵行”。杀盗淫三毒,戒定慧三无漏业,它们平等啊。

  所以《维摩诘经》指示不二法门。一切相不二,把这个体会了,就入不二法门了。一切颠倒执著,都是佛的法身。一切事都是佛的法身,所以“一切事究竟坚固”。你在这里还有什么分别对待?还有什么叫“二”?当然入不二法门很难,但可以由此向不二法门趋近。若真正能够信、承担,就入不二法门了。

  这个道理很难懂,引经据典,经上是这么说的,但是怎么去体会呢?密教大圆满里说:如我们在水上,拿个手指头在水上写字,在水上画画。(大家回去拿个脸盆,可以试一试。)脸盆中是水,譬如咱们的本心,清净的心。你在水面上写个字,就出了字形,这是事相。这个事相是水上画出来的,就同水上生波一样。波代表妄想,水代表本心。但是波不是另外一件东西,波就是水里出来的。所以,波就是水。波不是水,是什么?虽有波之形相,但它就是“水”。所以,《资粮》讲这个讲得很深入,大家可以参考。但是,若是水很静的时候,可以照见月亮及一些形相。水乱动,这会什么都不能反映了。但是,它还是水,不是别的。这一点,我们要知道,它还是水。有波,波就是水。波代表妄,水代表真。妄就是真,就是真,就是法身。在水上写字,这说明什么呢?随处出生,随处消灭。写的时候,出一道,写过之后,这一道就没了。没有形迹,只是净水。

  【于此信入,诸佛法身,无处不现。】

  你要在这个地方能够相信、能够入门,那么,诸佛的法身没有一处不实现。所以,咱们有很多修四臂观音法的,四臂观音法大圆满偈:“所见一切皆法身”。修这个法的人,今天听见了此论,可以增加信心,与此论是一致的。看见所有这一切都是法身了。禅宗有此话:“青青竹叶,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的竹叶,一片一片的,那是什么?不是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佛的法身。一朵朵的黄花、菊花,都是般若,都是大智慧。所以,大居士庞婆说:“百草头上祖师意”。各种草的头上,都是祖师的心意。祖师的心意,都在百草的头上。这些话都是同一鼻孔通气的。这些是无上醍醐。但是,一个不小心,它就变成“毒药”。既然都平等了,持戒跟犯戒平等了。那我就专犯戒吧!淫怒痴、戒定慧具是梵行,那我的淫怒痴就不用息灭了。这就成为毒药了。应知:

  【清净圆满,中不容他。】

  一切事究竟坚固,都是清净、都是圆满,其中没有另外的东西了。你说另外有一个东西,不是佛的法身,那佛的法身中就缺一块。佛的法身遍一切,说这个不是佛的法身,那佛的法身不就缺这么一块了。无处不是,而且是清净圆满,这里头不能有其他的东西夹杂。

  【念念不迷,心心无所。】

  实相念佛也好,念佛法身也好,是个什么境界?就是念念自心都不迷。你知道这一切,知道颠倒执著就是佛的法身,是消灭颠倒执著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这样,比你要去压它、消除它、抵制它,种种的办法,来的直接。所以念念不迷、心心无所。一心和一心之间是相续的,没有“所”。这个“所”字很重要。什么叫心心无所?我们坏就坏在“所”字上。所以《楞严经》说:“所立照性亡”。你建了一个“所”,你能照见五蕴本空的本性,就丧失了。就坏在这个“所”字。“因明立所,生汝妄能”,《楞严经》是说:因为看见了,觉得明净,有一个感觉,就有了对方,就成了“所”,有所感觉了。同时也出生了一个能感觉的,就对立了,就矛盾了。所以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就是消灭这个“所”。

  观音耳根圆通第一句“入流亡所”。观世音菩萨能成观音菩萨,是耳根圆通。他耳根圆通不是去听声音,他反闻自性,他就入流,入法性之流,忘了“所”。此“所”是所闻。众生一切都有所。所就指你所闻、所见、所知、所证、所恨、所爱,都是所。入流,不听声音就忘了声音这个所,一步一步的深入———还有个所觉,有个所觉,就有能觉,还得除去。于是,空之,就有一个所空和能空,又是能所,对立了。还得消灭,空也得灭。灭,生灭都灭完了,寂灭就现前了,就忽然出生二种殊胜。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二种殊胜。忘所,这就是心心无所。现在许许多多修练,练这个练那个,得到一些境界,都在“所”里头,他不知道,这不可能究竟的。有“所”感觉,“所”感受,所谓的进步,所谓的境界,皆是“所”。

  【从此起行。】

  所以修行应是这样的修行,《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上四字是“念念无所”,下四字是“而生其心”。而且这样,心心不迷,念念无所,从此起行。

  【具足大悲,究竟大慈。】

  很自然的,大慈大悲的心就起来了。

  【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

  境界就如此。第一句,对于这个身,不去取著它、不去保护它、不去留恋它。众生就是迷惑。最初的迷惑就是见惑,见惑中头一件就是“身见”。所以有个练气功的人,去见明真长老。明真长老头一句话告诉他,你要去身见。练气功的人都为身啦,修的是“身”,身体怎么怎么样,什么脉通了,什么什么周天了,什么什么又头上出了小孩了。都是身啦!

  “于修无所著”,对于所修法,无所执著。阿罗汉不究竟,只证人空,没有证法空。觉得确实有烦恼可断、有涅槃可证。只证得有余涅槃。但法执还不空,对于修证有所执。“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此法不是指修法的法,此法是一切事。这两句就是《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念一念相继,但是“于身无所取”,第一步从这做起。你老爱恋这个身体,老想它活一千年,这就是执著,就是贪恋,就是有我。“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到了无住生心,就是地上菩萨的地位了。

  【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不离当念,因果圆成。】

  通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圆教四十二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十个位次,十一地是等觉,再上去妙觉,就是佛。经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不离当念,因果圆成”,这又很难懂。顿教,是不离当念,就是这一念之心,刹那间可以成佛,哪里需要三大阿僧祗劫。不离当念,因果圆满;所修的因也圆了,所证的果也圆了。所以,至圆至顿。

  怎么说不离当念就能证得这么些次第呢?从初住到十住,从初行到十行,从初向到十向,从初地到十地,四十个位次。到等觉菩萨,四十一个位次,再破一分无明,就成佛了。举一个例子,一摩天楼,一百层,一个人坐电梯,中间不下,一坐电梯到了屋顶。这人怎么样?他不离他的地方,对不对?在电梯里站在东南角上,他没有离开东南角,他一步不要动,可是从平地上了一百层楼了。可以不可以?不离当处,就因也圆了,果也圆了,他上去了。这个譬喻可以帮助咱们得解,他没有离开他的地方,可是他已经达到目的地了。从他开始的出发点到目的地,一步也不要动。从这个譬喻我们可以懂得,这么信入的话,当念就因果圆满。



  其他相关文章
· 下页: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二)
· 返回目录
地藏孝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