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学文集 - 唯识宗文集 - 由唯识浅谈念佛法门 - 正文   │ 文章推荐
 

  二、唯识种子概说

  唯识学“其思想理论在全部佛法的体系中,是最具条理,最有组织的一门学说”〔4〕。其中的“种子说在唯识学上是个很重要的课题,研究法相唯识的学者,如不能弄清‘种子’为何,是不能了解唯识学的,可见种子问题的重要”〔5〕。种子说是唯识学的理论基石,一切唯识理论都是在“种子”基础上建立、展开、发展的,如赖耶缘起、万法唯识所变、三性、三无性等。所以,“种子”为唯识学极重要的术语。 《成唯识论》卷二云:“此中何法名为种子?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本识,即阿赖耶识;种子,即阿赖耶识中生起一切有漏、无漏有为法的功能。简单讲“种子”即是“我人所有的善恶行为,过去了以后,不是空掉或毁灭了,其势力必仍留于什么地方,如植物的花开必结果实,是为种子”〔6〕。可见唯识学的“种子”思想是从外种所体悟出来的一种形象的比喻。种子与识非一非异,识也是一种功能,此功能未发生作用,处于潜伏状态时叫“种子”;若发生作用,即起现行时叫作“识”,所以阿赖耶识又称“一切种子识”。

  阿赖耶识是唯识学者为解决佛说无我而又有业果轮回这看似矛盾的问题,而在有部等所主张的六识基础上安立的第八识(以下简称“赖耶”)。意思即“交替流转还灭的一切法,找出立足点、根据地来。因为有了赖耶就可说明万有的生起及灭后功能的存在。一切种子识是一切法的根本,一切法的所依”〔7〕。唯识学者认为,无我也就无我所,一切法(包括所谓的主观与客观世界)唯是识变(指因能变与果能变,即种子能变与识能变)。识是一种功能,识外无境。佛教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讲“无我”而又不否认业果轮回。因此,唯识学虽说万法唯识,无我无我所,但还要建立有情善恶因果的不失,故提出“种子说”,即有情前七转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所作一切染净业都不坏不失的以一种气氛的形式——种子,熏进具有三藏功能(能藏、所藏、执藏)的赖耶中,遇缘现行生起诸法。即依正二报,唯是赖耶中的种子现行,此乃佛教之一大缘起说——赖耶缘起。但切勿以为“去后来先作主翁”的阿赖耶识是有情轮回的主宰、神我或灵魂。应知,在八个识的功用中阿赖耶识最被动,属无记性,只是凭其有保持记忆,令业果不失的功能而随有情之业力(前七识之造作)来去。阿赖耶识绝非轮回的动力,有情之善恶业力才是生命形态的真正推动者,制造者。即苦乐、凡圣皆自作自受。

  种子理论是大乘唯识学理论体系的奠基者。通常种子分为名言种子、业种子、我执习气(俱生我执)三种。约性质又可分为有漏种子和无漏种子。关于赖耶中种子的来源,唯识学向有“三说”,即本有说、新熏说、本有新熏说。但我国的唯识宗以护法的折衷本有与新熏为正义,即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既有本有的也有新熏的。下面先依“种子六义”即种子的特征、功用来总观念佛之原理,再由“无漏种子的本有说”和“清净种子的新熏说”,分别论述自力念佛是解脱的最主要因缘,他力只是助缘。



  其他相关文章
· 下一页:种子六义与念佛的原理
· 返回目录
地藏孝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