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学基础 - 浅释魔变本尊·平时魔扰与临终魔扰的识别 - 正文  │ 文章推荐
 

《称赞净土经》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被曲解


玄奘法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经文节选

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一句,常被近代法师引用,更被某些法师视作净宗心髓!但随着日本本愿门的入侵,很多念佛人受其影响,不辨真伪,此句常被曲解,难免造成更多人的误会。其实这段经文并不难理解。世尊明确开示道:念佛系念不乱之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这段经文是说:由于念佛达到系念不乱的境界(最浅伏惑事一心不乱即可,观行位初品,大抵欲界定),因此临终时阿弥陀佛来住其前(见佛),然后“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令其入更深三昧定境),最后随佛往生净土。短短的几句经文,看似简单,实则暗含繁多的佛学知识。只谈主要的几个方面——①、净信邪信之分。发不发菩提心。菩提心八相须论邪正真伪大小偏圆……;②、善男子善女人。论不论实证阶位。善人准善人之分。只修五戒十善中一条是否算善人。本愿门把能口念佛名之恶人也视作善人,把善字也分净土门和圣道门……;③、闻慧。占察经谓杂乱垢心,虽诵我名而不为闻。善导大师谓杂毒之善虚假之行,不能往生。不要以为能口称佛名,即是念佛……;④、闻已思惟。由闻慧至思慧,闻思修三慧缺一不可……;⑤、系念不乱。有法师直接释作一心不乱。不同法师相关注解可能有出入,但不管怎么解释,绝不是平时散心十念……;⑥、临命终时。证决定往生阶位合格善人,即九品往生之前六品,皆是自在往生,临终首日即可坐脱立亡(第一类念佛人)。三昧定功达二禅以上正修念佛人,可随意随时见佛往生,其临终是随意的。名字位散心念佛人,包括九品之下三品罪人,若想往生,必须发菩提心念佛以转恶道罪心,熬过临终数日或十数日,随着第六识渐灭,渐入临终特殊定境后,继续至诚念佛忏净恶道诸罪后,方能见佛,须受临终诸苦(第二类念佛人)。第一、二类念佛人临终必得佛护故而临终决无魔扰诸事。第三、四类念佛人为不定往生及绝不能往生之人。因菩提心真伪虚实不定,平时不持戒不修善恶道诸罪染心,临终多无惭愧心不知忏悔诸罪,或知忏罪却能否忏净恶道性罪不定,临终时虽能念佛却多烦惑夹杂,或自私贪乐求生……,总之,三四类念佛人多是邪信,心与佛背难得往生,不得佛护,临终时可能发生各种魔扰。本愿门徒中,几乎都属于这两类。因其提倡拈除自力修行,故而绝难出现第一类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者……;⑦、住其前即临终见佛。临终见佛决非本愿门徒所示,只弥陀他力独自变现人前。若想见得真佛,必须具足《般舟三昧经》所示的“见佛三力”。第一类念佛人已得念佛三昧,故能见佛自在而往生自在。第二类念佛人平时未得三昧,但临终时期非常特别,只要发菩提心一心系念佛号,渐入后期的特殊定境时,会由散心正念自动过度至定心正念,故而也能具足见佛三力,忏净恶道诸罪,恢复善人身份后,即可见佛接引。第三、四类念佛人,属于邪信偏修者,虽能念佛却不一定达到见佛标准,故而不定见佛,甚至不能见佛……;⑧、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前提是先能见佛,才有弥陀放光加持,令念佛人入更深一层三昧定境,如《悲华经》所示定中讲法。定中讲法,必须是相似位定境,观行位浅定根本不能与佛互动,不能听经讲法,这也正是弥陀加佑令心不乱的真正目的。前面见佛只须观行位初品的浅定即可,但后面的定中讲法,或摄其神识,必须在深层定境中完成。而本愿门徒最大的曲解也正在此处——本是善人见佛却曲解成恶人见佛、本是三力见佛却曲解成他力见佛、本是三昧定境中见佛却曲解成散心见佛、本是念佛忏罪见佛却曲解成念佛即见佛、本是定中见佛后弥陀再加佑令心不乱入深层三昧定境,却曲解成弥陀直接加佑散心念佛人而令其不乱……;⑨、既舍命已。定心舍命与散心舍命之分。佛摄其神识而舍命与自主舍生跟随往生之别……。

稍微展开解释一下:①、净信邪信之分。只有随顺菩提正道而发心,严持五戒十善修净业三福的念佛人才算净信。莲祖蕅祖示信愿持名即发菩提心,是信愿行中含摄菩提心之义,而非将发菩提心也分作圣道门与净土门。不发菩提心,或不能暗合菩提心,不能往生。因为菩提心才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引业,极乐是大乘善根界,是诸上善人聚会之所。如印祖所示,弥陀只摄善类,不摄恶类。下三品恶人必须随顺菩提正道念佛忏罪才能往生。《阿弥陀经》与《无量寿经》皆主张发菩提心。但《观经》比较特殊,九品往生中,把准善人也包括在内,且有往生前后发心之别。但智者、知礼、印光等祖师皆判其为回小向大临终须发心。具体细节可参阅《如何正确理解《观经》往生后发菩提心》一文。印祖也有专文开示,阐述下下品五逆罪人实已具足菩提心,见文《弥陀只摄善类,不及恶类;三辈往生皆发菩提心》。菩提心还须分八相,须辨邪正真伪大小偏圆。也分名字位发心、观行位发心、相似位发心等境界差别。总之,只有真实的发心,才是莲祖蕅祖所开示的“信愿持名即发菩提心”。若菩提心邪伪小偏,虽也信愿求生,就算能念至一心,也只是邪定,绝不能往生!因此人仍是恶人,恶道诸罪未灭之故。如《观经》所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恶人必须忏净恶道诸罪,恢复善人身份,才能往生。从念佛灭罪角度来论,罪人恶人如若罪心不动,恶念还生,心境下劣,就算念得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灭罪之理。本愿门徒提倡念佛即灭罪、他力灭罪,是因错判生佛心体,曲解善导凡夫入报弥陀强缘之说,得出错误的他力断人三惑的结论,故而误会念佛灭罪原理,才有此说。还有,从见佛三力角度来论,必须是念佛三昧正定中,才能见真佛,而念佛三昧中已经含摄菩提心及戒定慧三学,浅层三昧也必摄菩提心及戒学!修邪定者不能见佛,不见佛又如何往生?昙鸾法师《往生论注》云:“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昙鸾开示与莲祖蕅祖是一味的,以自私自利心,贪图极乐快乐心,发心念佛,是不能往生的!净信邪信之分,还有很多方面,此处不再展开。

②、善男子善女人。智者知礼大师《观经疏妙宗钞》判中品下生世间善人往生阶位为观行位初品,与十六观地观成对应阶位同,这个判定很重要。地观成时,世尊言其初得三昧,临终决定往生。所以,观行位初品正是善男子善女人对应的实证阶位。能严持五戒十善的念佛人,由戒得定之故,必定具足最浅的定功。虽只具足最浅的伏惑事一心不乱(念佛三昧别名),但已能“无更起惑造业之事”(蕅祖语),可凭见佛三力在三昧定境中观见弥陀化身。念佛三昧能修出定善,可转灭横死定业,可忏净恶道性罪(散心念佛忏不净性罪),故而临终必得善终,临终正念决定不失,能预知时至,临终首日即可坐脱立亡,不必忏罪即可横向平移转生极乐(极乐若有恶道,恶人就可不必忏罪)。很多人把佛经中的善男子一词看轻了。在过去,天台贤首等教下,把严持五戒十善之人,才称作初具资格的大乘修行人。观行位初品人,才刚入五品外凡位,修行佛道之凡夫位而已,离证见正理发相似之智内凡见道位,还有五品位差距。永明大师《禅净四料简》中万修万人去,实指的是第一类念佛善人。有些念佛人只修五戒十善中几条,便以善人自居。更有甚者,本愿门把能口念佛名之恶人也视作善人,把善字也分净土门和圣道门,让人无语!随心所欲曲解佛经,胡乱界定净土门和圣道门,已经远远偏离了龙树菩萨的难行道和易行道之说!经你可以乱解,但经中实益自然得不到——合格善人能得诸佛护念,可坐脱立亡;你家“善人”只能临终最后之际躺着走,难得佛护念,心与佛背之故,往不往生都是个问题。至于散心位准善人见佛往生,临终修法有殊胜方便,可参阅此文《名字位散心念佛人临终见佛往生的原理》。

③、闻慧。占察经谓杂乱垢心,虽诵我名而不为闻。何谓杂乱垢心?善导大师《四帖疏》中开示的杂毒之善虚假之行,即是。这类人虽能念佛,念了等于没念,不生真实功德,不得诸佛护念,只得未来他世得度远因,不能成就今生往生真实利益。不要以为能口称佛名,就叫念佛。不妨深入了解一下,彻悟祖师以十法界释念佛,灌顶大师以念佛心境释果报。《念佛人百种果报》头三条竟是三途地狱,令人胆战心惊!本愿门徒提倡念佛即往生,念佛即灭罪。倒要问问,为何有的念佛人能得善终,有的念佛人遭遇横死?本愿门徒提倡往生全靠他力,拈除自力修行,主张纯他力救度,纯他力往生。倒要问问,为何有的念佛人临终首日即可坐脱立亡,有的念佛人病床上苦苦呻吟十数天也不见其接引?纯他力往生的弥陀,为何如此区别对待?本愿门徒提倡决定信即决定生,十念即平生业成。倒要问问,为何有的念佛人能随意生、站着生;为何有的念佛人不得自在生、必须躺着生、痛苦生?本愿门徒因生佛心体判定错误,导致心外有佛,心外有法,抛开自力谈他力,故而竟将杂乱垢心中附体见佛魔持见佛也视作真佛。正因本愿门徒曲解佛经,否定自力发菩提心,否定自力临终正念,否定圣道门五戒十善,错解见佛三力,故而令其信众远离诸佛护念,堕入平时及临终诸多魔扰的大隐患中。以盲引盲,相将入坑。可见闻思修三慧至关重要。

④、闻已思惟。闻思修三慧一脉相承。闻慧者,由于听闻而生智慧也。谓从经论中闻,或从善知识处闻,以因闻故,能生无漏圣慧也。思慧者,由于思惟而生智慧也。谓若能思惟经论中及善知识处所闻法义,皆能生于无漏圣慧也。修慧者,由于修习而生智慧也。谓既已闻法,思惟义趣,即当随顺修习,因此修习,能生无漏圣慧也。闻思修是一桩事情,闻思修同时完成,没有先后的。如蕅祖《要解》中云:“依一心说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盖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愿持名,故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闻思修亦是如此,无思修二慧之闻,非是真闻;无闻思二慧之修,非是真修。本愿门徒主张念佛即灭罪,念佛即往生,功德在佛号中。试问,演员念台词而称佛名号,也生功德,也能灭罪?显然不能。若念佛即灭罪,灌顶大师《念佛人百种果报》中念佛人堕地狱三途,岂非虚言?显然不是。大乘佛法首重心法,以心正法法皆正,以心邪法法皆邪。念佛亦是如此,非口头形式上的念佛能得实益。有人念佛可灭横死定业,得观音救度;有人念佛,放生时一家三口却全部溺亡。念佛功德之大小,灭定不定业之差别,非是佛菩萨分别,非是功德在佛号中,而与念佛人心境提升的高低息息相关。佛号只是胜缘,通过称佛名号而转变自心,这才是真实功德之所在。心住菩提,心住善法,令心达观行位,如是念佛必生定善,自然可灭却横死定业,忏净恶道性罪。若心住贪图,心住私利,以能得大功德大福报而发心念佛,本是鬼道中人,如何生真实功德?如何能转灭定不定业?功德乃性德中事,必与真实修德相应。以杂毒之善虚假之行,本无修德可言,焉能生真实功德?如前文大寂尼师文中案例,一位快要死去的女患者念佛。那位病者拖着严重的气喘,非常吃力的诚心跟着女医师(道证法师)称念佛号。当她快要断气时,突然疑虑的质问医师:“我一直在念阿弥陀佛,为什么不见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呢?”病患拖着虚弱的身躯吃力的念佛,你说她不深信?念佛即往生之论调,显然是片面的。下品三生五逆十恶之罪人往生,必须发真实菩提心,至诚念佛以转心,令心境提升至观行位初品,恢复合格善人身份,方有“诸罪消灭”可言。罪人恶人若内心不动,不发心,不改悔,无惭无愧,口称佛名只等佛迎。抱歉,此人虽能念佛,却丝毫功德不生,焉能灭却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更别指望罪灭而往生。念佛属行门,必摄解门,必摄闻思修三慧。如蕅祖所言,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方名多善根福德因缘,此中必具足真实菩提心。

⑤、系念不乱。与鸠摩罗什大师版《阿弥陀经》相对比,系念不乱就是一心不乱,同样包括理事一心、伏断一心。不管法师注解有何出入,但绝不能将系念不乱等同于散心念佛,这是显然的。两种经文中皆有若一日至七日精进念佛,若说念来念去还是散心念佛,这显然是违经之说。再从见佛的角度而论,念佛人必须具足见佛三力,三昧定境中才能见得真佛,所以念佛三昧力是必须的。若将系念不乱解释成散心念佛,那么此人根本不能见佛。蕅祖开示,名字位人不定往生。印祖开示,未得一心亦能往生。但必须注意,名字位散心念佛人,临终诸缘具足,必须是后期的特殊定境中见佛往生,决非前期散心念佛时见佛。正是临终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修法,正因临终特殊定境的存在,才让一切念佛人平等得度。但必须分清临终前期与后期、散心正念与定心正念、散心加持与定心加持的种种区别。临终前期虽也念佛,实质上仍是散心念佛,弥陀加持力用相对较弱,并不能令其散乱心境三力见佛。并且最重要的是,散心念佛忏不净恶道性罪,恢复不了善人身份,达不到弥陀接引标准,故而佛不能现身。正因临终特殊定境最后理论极值可入理一心,方能临终十念灭却五逆极重罪业,散心念佛绝对是灭不掉也忏不净的。如若误判两期佛力大小,便会落入本愿误区,片面夸大佛力,误将散心时期附体见佛也视作真佛,主动舍生跟随,便葬送了往生大事。

⑥、临命终时。对于定功深厚者,身体四大能自主协调,故能坐脱立亡。初禅之人在意志力专注时,就可以坐脱。若证至二禅,坐脱就很自然。若达三禅,坐脱可完全自我控制,随意随时坐脱。念佛法门属于二力法门,临终往生时,是弥陀他力摄其神识,故而只须证至决定往生阶位,即观行位初品,大抵欲界定功夫,即可坐脱立亡。对应的禅定功夫要远低于其他自力法门。当然,念佛三昧越深者,往生越自在,越随意。自在往生者,其临终日期自然也不固定。此处声明一点,念佛二力法门,是有弥陀他力增上的效果!例如此人若修自力法门只能修至名字位后心,初具点定功。此人若转修念佛二力法门,在一心念佛时,兼有弥陀冥加,他力增上,二力和合下,会令其入观行位初品,其定境也相对更深一层(定境越深灭罪越多)。其他阶位念佛人对应定境皆有增上的效果,例如相似位后心念佛人,在佛力加持增上可入分证位(分证位即理一心境界)。这正是二力法门的殊胜之处,也正是慈云灌顶大师开示修念佛法门比其他法门灭罪效果要殊胜的原因。但不要误会,此殊胜只是针对同一个修行人而言。修二力法门的这种相对增胜的效果,其实也可视作“他力断惑”、“他力灭罪”。但这种他力断惑效果只属于依次第相对增上,很是有限,并且必须依自力为前提,你若不一心念佛就没有这种增上效果。而本愿门的他力断惑之说,是抛开自力谈他力,在自力念佛之外有个绝对的他力加持,其断惑效果更是绝对的,可直接断念佛人见思尘沙无明三惑,而令其入佛报土!两种他力断惑,是有本质上的区别。九品往生之前六品,皆属决定往生之人,皆有三昧定力,故而其临终首日即可坐脱立亡,不受临终诸苦,这是第一类念佛人。第二类念佛人,因为没有定力,所以必须熬过临终前期数日十数日的散心念佛时期,随着第六识渐灭,兼一心系念佛号而渐入一种临终特殊定境,入定心正念后,弥陀加持力会显著提升,念佛忏净诸罪,恢复善人身份后,弥陀自然现身接引,定中见佛定中往生。第二类念佛人属于准善人,临终决定能发菩提心念佛忏净恶道诸性罪。虽能往生,但须受临终诸苦,不能坐脱立亡。就算把他尸体斜靠在那,也不算真知意义上的坐脱。但须注意,第二类念佛人往生时的临终,也多是相对的临终,未达临终的极值——油尽灯枯、最后一口气、最后一念的临终。除非具有五逆极重罪业之人,须念至临终最后一念,可入理一心,方能灭净五逆重罪。莲池大师《弥陀疏钞》中释下下品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往生,可达理一心,就是这种境界。

第三、四类不定往生及绝不能往生之念佛人,其临终时日也多是不固定的。对于非修行人,普通的凡夫而言,临终时等某一送终亲人,就算奄奄一息,亦能多熬上几日,见面了愿后随即舍生。普通人临终最后期,亦能随着自主意愿或提前或延长些时日,念佛人亦能如此。这两类念佛人,虽能念佛,心却与佛背,或夹杂烦恼,自隔佛护,临终时可能发生魔扰,或特殊定境中只凭自力想力成就,亦能观见弥陀化身(但不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因不得三力非是真佛故,虽能见像却迟迟完不成接引,最后主动跟随“往生”。因临终舍生时心态平和或者喜悦,故而尸体上不会出现恶相,甚至个别也有一定程度的瑞相。如圣严法师所示:“纵然生于鬼道,由于福德之力,于临命终时,也能发生若干瑞相……。”本愿门断章取义割裂佛经,只谈弥陀第十八愿,只讲下下品临终十念往生,将往生全判作他力,提倡纯他力救度,拈除自力修行,故而不能圆满解说正修念佛人坐脱立亡自在往生与本愿信众临终最后际不自在“往生”的差别。不但佛体判别错误,又偏解见佛三力皆是他力,割裂自他不二之力,法体根本已错,其他枝末观点也无需多辩。

⑦、住其前即临终见佛。见佛不是简单的事,只有业障清净到一定程度,才能看见佛菩萨的身相。决非本愿门徒所示,只弥陀纯他力变现于念佛人面前。莲祖蕅祖皆有相关开示,见佛原理同于十六观——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如《般舟三昧经》所示,具足三力的见佛,才是真佛。莲祖蕅祖提及的往生三力,实则即是见佛三力。定中可以见佛,梦中可以见佛,感应可以见佛,被明窍附体可以见佛,被施术亦可见佛……,多种方法皆可令人见佛,如若不明辨真伪,决非正信的念佛人。更详细内容可参阅此文《辨别见佛真伪》。不管是第一类决定往生自在往生的合格善人,或是第二类临终念佛忏罪往生的准善人,两种临终见佛的原理皆同,皆是三力具足,三昧定境中得见真佛。至于第三、四类念佛人,如果是临终前期散心念佛时见佛,绝对是魔扰,几乎都是附体见佛。渐入特殊定境后,仍可发生魔类怨家附体见佛,或不附体只附念而变佛,或只凭自力想力而见佛。定境虽然特殊,但同样具足定境的共同特点——有想有念极易成相。辨别临终见佛真伪,重点在于是否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是否有异样的感觉,是否仍可继续生起妄念,是否主动摄人神识……。本愿门主张弥陀纯他力接引,死执临终非魔扰时,故而临终整个过程中见佛皆认作真佛。所以才会发生弥陀数次现身接引的“往生”个案,也有见佛很久却完不成接引,多是主动跟随而舍生……。

⑧、慈悲加佑,令心不乱。经文说得非常清楚,能先见佛,方有之后的加持不乱。本愿门徒割裂经文,不讲善男子系念不乱的前提条件,误以为所有念佛人皆能得佛加持而不乱。见佛前的系念不乱,是为了达成见佛往生的条件——定善灭定业忏性罪恢复善人身份、念佛三昧定境才能见佛。而见佛后的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是为了往生作准备——或定中讲法、定其心识、摄神识入莲台。本愿门徒提倡无需临终自力正念,强调因有弥陀神力加持才有正念得生。本愿信众选择性忽视善导大师的《临终往生正念文》,该文中对念佛人自力正念非常重视。本愿门徒口口声声依止善导,实则只是选择性依止而已。法然的很多教理其实已经偏离了善导,而亲鸾更是严重偏离了善导。近代本愿门徒为了辩护,更是有选择性的割断经文,挑选莲祖蕅祖印祖某段某句开示,断章取义故意曲解。在临终魔扰魔变本尊方面,本愿门徒更是无视莲池省庵等祖师相关开示,坚信皆有弥陀神力加佑临终决无魔扰诸事。蕅祖《弥陀要解》中言临终非魔扰时,明显是有前提条件的。若言所有念佛人,不管正信邪信,不论正修邪修,临终皆有佛护,魔类不能变本尊,这显然是武断的,是不严谨的。我国净土宗法师弘法时,悉皆重视发菩提心,强调持戒修善忏悔念佛等自力修行,非常重视念佛人临终自力正念,提倡临终助念。而本愿信众正好相反,虽然特别重视往生信心,但能否得诸佛护念加持,却与菩提心真实与否,与临终是否具足正念息息相关。本愿门徒割裂经文,曲解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无条件夸大临终时非魔扰时,麻痹本愿信众,致使其信众陷入临终各种魔扰的重灾区。

⑨、既舍命已。第一类自在往生的念佛善人,已证最浅三昧,临终首日只需一心念佛入三昧正定,三力具足即可观见弥陀化身(破事识者见报身),佛同时放光照住此人,令其入更深三昧定境,或讲经或不讲经,最后佛摄其神识入莲台,屈臂顷转生极乐莲池中。第二类临终最后际特殊定境中,忏净诸罪恢复善人身份,即可观见弥陀化身来迎,佛同样放光照摄此人,令其入更深一层三昧定境,或讲经说法,最后仍然是佛力摄其神识入莲台,从而转生极乐。一定要注意,两类往生过程中,皆是弥陀他力摄其神识入莲台,决非是念佛人主动舍生跟随而去。两类成功往生,是弥陀先放光定住此人,不能再生妄念,皆是定心中舍命。而前期魔类附体见佛,及后期定中魔类附念变佛,或后期定中只自力想力见佛,皆非真佛,故而多不会放光照住此人,仍能数数生起妄念,或数次见佛,时见时隐,见佛良久,就是不摄其神识,完不成接引,念佛人最后是主动舍生跟随而去。为何魔类能变本尊,却不敢主动摄人神识?除非宿世有极重怨结,魔类怨鬼一般不会主动摄人神识,只是诓骗而已,就是等待念佛人主动跟随而去。已经假冒了佛菩萨,若再摄人神识,属于杀人,会犯下极重罪业。天魔也是累世修行而感得当下的大福报大神通,恣意杀生造恶会加剧其福报折损而堕落。魔类定中扰乱,多是示现各种境界诱惑欺骗恐吓修行人。如果修行人中招着魔,他本人也有一定的责任,因地不真果遭迂曲,魔类所负因果相对很小;如果修行人通过考验,其道业会更上一层,真金不怕火炼,魔类反成助道之缘,也可言功德之事。这正是法界因果之妙用,魔类看似很坏,但以魔类扰乱等方式,过滤掉发心不正虚假之徒,也正是法界运作的一种手段而已。其实,就算没有魔类冤亲临终扰乱第三、四类念佛人,也难有真正往生者。所以,念佛人如若临终见佛良久,迟迟完不成接引,千万不可主动舍命跟随(普通人临终后期也是可以自主舍生的)。应对之道,就是心生大惭愧,重发真实菩提心,继续至诚念佛转心以忏罪,恶道诸罪忏净,真佛自然现前。

○蕅祖《净土十要》之《净土或问》中有开示:“尔若心无间断,见佛不难。间断心生,决不见佛。既不见佛,与佛无缘。既无佛缘,难生净土。净土不生,必堕恶道。然则一念间断之心便是三涂恶道业也。”《印祖文钞》中有言:“临终欲不昏沉,必须平常有真行持。平常泛泛悠悠,临终何能清白。…助念之事,利益甚大。若不为助念,便成破坏正念。勿道无功夫之人不能往生。即有功夫之人,由家人破坏,亦不能往生。”十一祖省庵大师也言:“心不颠倒,则求在于我。”我国净土宗祖师皆无他力正念之说。为何?因为中国佛教有“教观双美”之称的天台宗,代表了中国大乘佛学高峰,有天台诸位祖师代代为整个中国佛教把关,净土宗历代祖师几乎都通晓天台教理,故而不会犯日本本愿门那样的根本性法理错误——生佛心体、自佛他佛体性、大乘经实相辨体、吾人现前一念心性……,竟然给判错。实相判体、生佛心体之间辩证关系,确实是大乘佛法难点之一。就算是学识丰富的老修,有关心性理体这块儿也多是懵懂,有时也模棱两可拿捏不准。蕅祖在《弥陀要解》中批评李长者《华严合论》,就是例证。像李长者这样的大德,对实相境界中的华藏与极乐竟然也以大小权实而论。不过,只要深入研习《净土十要》,适当涉猎天台教理,有关心体辩证关系的错误言论,还是很容易识别的。尤其是心外有佛、心外有净土等观点,蕅益等祖师有专门批评的开示。建议初学适当学习一下《弥陀要解》、《净土十要》、《弥陀圆中钞》、《观经疏妙宗钞》等书。尤其是研究净宗教理之人,这些皆是必看之书。善导大师著《四帖疏》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当时净宗教理并未整理完善,故而疏中并未有完整的实相判体,也未有生佛心体之间的判别。日本净土宗只依止善导,在实相心体方面,日僧自然多是盲人摸象,竟以“佛名为体”,造成体用不分,更误判西方弥陀佛体在西方,自心惑业只障自心如来等说。而我国善导之后的诸位净土宗祖师,在注解净土三经时,皆有详尽的实相判体。例如蕅祖《弥陀要解》开篇直言,“大乘经皆以实相为正体,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一切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为体,实相者即是众生心体的真实相状或本然状态。实相、真如、法性、佛性、心性、空性、一真法界、如来藏等,皆是真心之别名。蕅祖怕人被诸多名相弄混,故而直言“一念心性”。大乘经属法,一切万法皆以真心为体,离开心体别无诸法可言。世间法、小乘法对心体阐述不究竟,只有大乘佛法才如实释真心。万法皆是心体之用,心现识变而已。是心具足一切法,即法即心,即心即法,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说来说去,只言此心而已。本愿门徒竟言净土三经以名号为体,实是经体与经宗不分。

生佛心体不二,诸佛法身遍入众生心。自性不离而佛性常常外熏外显,即十方诸佛无时无刻不平等加持护念众生之意。诸佛即自佛,亦即自佛护念之意,自佛他佛本不二故。蕅祖《要解》中言:“十万亿土,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无外故。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难即生。”自心之佛力,即是西方阿弥陀佛大愿业力,蕅祖此言,正破本愿门心外有佛之说。自性弥陀即是西方弥陀,念佛人心内烦惑障自心如来,即障西方弥陀。能否得弥陀加持护念隐显大用,不在弥陀,全在自心一念是否与之相应而已。一分相应,一分外显;十分相应,十分外显;不能相应,完全潜伏,并非中断。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烦惑生起,遮障自佛,即障他佛,自他不二故。《净土生无生论》中言:“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你我他一切众生,各个分别是此“圆融体”全体而作,非少分作。你心我心他心一切众生心,皆是互具遍具互摄遍摄,如帝网千珠,交彻融摄,重重无尽!当下念佛之一念心,本已圆摄全体法界。非是离此自心一念正念外,别有诸佛加持,别有弥陀护念。若言离此当下一念心性之外,别有弥陀神力护佑,另有弥陀纯他力接引,皆属心外有佛,自心体不遍法界,皆是邪见!

本愿门徒生佛心体判别失败,看似不起眼,有人甚至觉得无关紧要。其实啊,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大乘实相判体,自心佛心辩证关系,蕅祖讲的一念心性,解说的皆是真如法性,即一切众生的真心!这是整部大乘佛法的核心,更是整部大乘理论构建的基础。如达摩禅师皮肉骨髓禅门公案所示,谁得了皮毛,谁得了心髓?得皮毛者,虽然也能参禅讲道,不得心髓只是口头禅而已。本愿门徒就算同样讲信愿行,同样讲弥陀愿力,同样提倡老实念佛,就算讲经辩才无碍,就算偶有信徒事修往生,此人所传之法实属佛门内外道而已,是变了味的佛法了!错判生佛心体,将弥陀强缘凡夫入报误解成他力断惑,严重夸大弥陀他力作用,主张拈除自力,提倡临终无须自力正念,无须自力念佛忏罪,纯他力见佛,纯他力接引,决定信决定生,十念平生业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诸多本愿门枝末观点皆可追溯至他力断惑上,所有错误根源最终皆因生佛心体错判而起!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自他割裂的纯他力门,只有自他不二的二力法门;根本就不存在本愿门徒口中的要门与弘愿门,只有龙树菩萨书中的难行道与易行道。昙鸾道绰大师的圣道门与净土门之分,与龙树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日亲鸾之后的本愿门,已经严重偏离了法然,更是完全偏离了善导昙鸾教法!正是因为本愿门徒错判心体而夸大他力,才导致《称赞净土经》“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一句被曲解。本是诸佛相对的护念,在本愿门徒中却变成了绝对护念、纯他力护念,以纯他力绝对护念之故,其信众相信临终决无魔扰诸事。事实上呢?以不重视自力发菩提心、自力念佛正念、自力忏罪,故而难得弥陀真实护念,本愿门徒中反而成了临终魔扰的重灾区!更有甚者,竟然将散心念佛时的附体见佛,也视作真佛;竟然以助念灵媒、有阴阳眼等人的附体见佛见胜境来判定往生成功与否……,本愿门徒临终魔扰可见一斑!



  其他相关文章
· 下页:为何说名字位散心人非在散心念佛时往生?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