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大师
水陆会中普示持名念佛三昧
窃惟净土之为教也,肇始于释迦世尊,阐扬于历代圣贤。于是以念佛一门,而分四种:曰持名念佛、曰观像念佛、曰观想念佛、曰实相念佛。虽有四种之殊,究竟归乎实相而已。又以前三约之为二:一为观想,一为持名。观想,则《十六观经》言之详矣。此论持名,则《阿弥陀经》云:“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原,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古德云:“观法理微,众生心杂。杂心修观,观想难成。大圣悲怜,直劝专持名号。良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此阐扬持名念佛之功,最为往生净土之要。若其持名深达实相,则与妙观同功,上上品生当不疑矣。
现前诸佛子:如前“忏悔门”中,二乘圣人、圆心大士,乃至等觉,尚须忏悔。既彼均当忏悔,岂不感应往生?而况位在凡夫,生居学地者乎!我今奉为六道现前诸佛子等,皆同一心,称佛名号,求生净土。愿佛慈悲,特垂摄济。
普劝念佛往生净土
《弥陀经》言,若人念佛,临命终时,必生彼国。又《观经》言,念佛之人,生彼国者,莲分九品。盖此念佛法门,不论男女僧俗,不论贵贱贤愚,但一心不乱,随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间无有一人不堪念佛。若人富贵,受用现成,正好念佛。若人贫穷,家小累少,正好念佛。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免生恩爱,正好念佛。若人无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聪明,通晓净土,正好念佛。若人愚鲁,别无所能,正好念佛。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悟须佛证,正好念佛。普劝诸人,火急念佛。九品往生,华开见佛。见佛闻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来是佛。
普劝念佛
夫学佛者,无论庄严形迹,止贵真实修行。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缁衣道巾,带发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鱼击鼓,好静之人,自可寂默念佛。不必定要成群做会,怕事之人,自可闭门念佛。不必定要入寺听经,识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千里烧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师,不如孝顺父母念佛。广交魔友,不如独身清净念佛。寄库来生,不如见在作福念佛。许愿保禳,不如悔过自新念佛。习学外道文书,不如一字不识念佛。无知妄谈禅理,不如老实持戒念佛。希求妖鬼灵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以要言之:端心灭恶,如是念佛,号曰善人。摄心除散,如是念佛,号曰贤人。悟心断惑,如是念佛,号曰圣人。
又
一劝极闲人念佛。婚嫁都毕,子孙克家,安闲无事,正好尽心尽力念佛。每日念几千声,乃至几万。
一劝半忙闲人念佛。半了不了,或忙或闲,虽不极闲,亦可忙时治事,闲时念佛。每日念几百声,乃至几千。
一劝极忙人念佛。勤劳王事,奔波家业,虽无闲时,也须忙里偷闲念佛。每日晨朝十念,乃至日间或念几百。
示阅藏要语
《大藏经》所诠者,不过戒定慧而已。然阅藏者二种过失:一者执文字而迷理致;二者识理致而不会心。徒废光阴,只成缘种耳。若能体达戒定慧熏修,则一大藏经教,所谓念念常住,即念百千万亿卷经者此也。亦复识此戒定慧即是念佛法门。何也?戒乃防非为义,若能一心念佛,诸恶不敢入,即戒也。定乃除散为义,若一心念佛,心不异缘,即定也。慧乃明照为义,若观佛声字字分明,亦观能念所念皆不可得,即慧也。如是念佛,即是戒定慧也,何必随文逐字阅此《藏经》?光阴迅速,命不坚久。愿诸人以净业而为急务,甚勿以予言为非而弗听也。
示在家二众
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属,俱是宿世虚缘。暂时会聚,终必别离,不足悲苦。可悲可苦者,乃是空过一生,不念佛耳。今但万缘放下,回光返照念佛,即是一生要紧大事,更无多语。此外只管纯一念佛。其念佛,要字字心上照过,历历分明,时刻切心,不容些须妄想杂念。早晚礼佛时,恳苦发愿求生净土。如此捱到临命终时,自然正念现前,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莲华化生,永离诸苦。
示病人
古人有言:“病者众生之良药。”则人于病中当生大欢喜,一切不如意处莫起烦恼。又言:“死生有命。”则人于病中当生大解脱,任其死生,莫起恐怖。又过去如幻,现在如幻,未来如幻,尽情放下,单持正念而已。病中千万宁耐,莫怀速愈之躁心,乃所以为速愈之良方也。
又
将家事处置了却,放下万缘,空空地心上只念六字佛名,刻刻不忘,自然业障消灭。业障既消,自然夜卧安宁,身心康健矣。念佛人,要发愿舍此恶世,生彼乐邦。
示耄年居士
色身固有衰羸,法性本无退灭。尽除万累,纯净一心。净心而净土斯成,往生而无生自达。
示临终善女人
男女之体虽殊,灵明之性不二。何言五漏,唯贵一心。一心称念阿弥陀,决定往生安乐国。
示大同
古人教亲近明师,求善知识。而善知识实无口传心授秘密法门,只替人解粘去缚,便是秘密。今但“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此八个字,即是解粘去缚秘密法门,即是出生死堂堂大路。朝念暮念,行念坐念,念念相续,自成三昧,莫更他求也。
又
久乱之心,一时难定。念佛心不清不必忧,只要工夫深耳。字字句句当心念。
示王智第
心空则业空,身空病空。倘有疑心,可尽情放下。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属虚妄,如空中华,如水上泡,如梦中事,何疑之有?减思虑,戒恼怒,节饮食,慎起居。但时时刻刻将念佛做个话头,勿使忘失,即是觉照常在,惺惺不昧矣。
示明宇大晓
记数太多,束心太急,故发诸疾。但孜孜密密,无间断,无夹杂,即是工夫,不须过分苦行。妄想刚强,久战自服,必无疑也。
示吴大峻
莫管悟与不悟,莫管有无内外中间,莫管止观,莫管与他法门同与不同。既疑情不起,亦莫管是谁不是谁。但执持名号,一心一意,无间无断,纯一不杂做去。
示于广慧
古云:“杂念是病,念佛是药。”念佛正治杂念,而不能治者,因念不亲切也。杂念起时,即用心加功念佛,字字句句精一不二,杂念自息矣。
示王广第
不如直下执持一句阿弥陀佛,尽心尽力念去,无丝毫异念,即是“无”字公案。其“无”字等话头不必提了,纯一念佛。念佛上透,千处万处俱透。
示广耆
庞老云:“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未能空心,且勤念佛。念念不已,心当自空。
示吴广绶
既不疑生死,不疑古德公案。何得生大怖畏,何得尚虑疑箭入心也?是所云不疑者,犹有疑也。昔二比丘犯淫杀,维摩一言之下,罪灭无余。今若能如二比丘,则不必论。否则另有一法。经云:“至心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若虔诚念佛十万八千,无罪不灭。所罚之咒,如风卷云,如日销露,如一滴投于大海,如片雪点于红炉。净尽灭除,更无踪迹矣。
示福建林荣
(荣具陈所见异境)
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眼见耳闻,悉尽扫除,一心念佛。
示薛广阅
参究不便,专持亦得。但得一心,自不随境。
示某居士
坚持五戒,一心念佛。孝养父母,亦劝其一心念佛,求愿母子同生净土。随缘度日,来供则受,莫行募化,莫作念佛会。守分修行,即是末法中大善人、真居士也。
示洞庭山翁门石氏
(求来世为官)
为官虽好,倚官造业,后生堕落,受苦无量。应当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直饶位至三公,不若莲登九品。念佛求生净土,胜似为官远之远矣!
示洞庭山许门石氏
(求来世为僧)
为僧虽好,僧不修行,后生堕落,受无量苦。应当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亲近金木雕装之假像,不若亲近现在说法之真佛也。净土为僧,胜过此世界为僧,远之远矣!
示学者
今人多好说参悟,好说了生死。不知在此土了悟甚难,谓之竖超三界。斯陀含犹一往一来,况凡人乎?此土众生,多是先生西方,然后了悟。生西方一门,谓之横超三界,万无一失。
警 众
我出家后,到处参访。时遍融师门庭大振,予至京师叩之,膝行再请。师曰:“你可守本分,不要去贪名逐利,不要去攀援。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予受教出。同行者大笑,以为这几句话,哪个说不出?千里远来,只道有甚高妙处,原来不值半文。予曰:“这个正见他好处。我们渴仰企慕,远来到此。他却不说玄说妙,陵驾我们。只老老实实把自家体认过,切近精实的工夫,叮咛开示。故此是他好处。”我至今着实遵守,不曾放失。
入道要门,信为第一。恶事非信,尚不成就,况善事乎?譬如世间盗贼,时乎败露,官府非不以极刑绳之。迨后释免,依旧不悔。所以者何?他却信得这条门路,不赍一文本钱,自获利无算。所以备受苦痛,决不退悔。今人念佛,再不肯真切加功,只是不曾深思谛信。不要说不信净土,只如世尊说:“人命在呼吸间。”这一句话,于义理不是难解说。你们眼里亲见,耳里亲闻,经过许多榜样。如今要你信得这句话,早是不能勾也。你若真实信得这句话,则念佛法门,不必要我费尽力气,千叮万嘱。尔自如水赴壑,万牛不能挽矣。即如前日津送亡僧时,你们睹此榜样,当愀然不乐,痛相警策道:“大众!我与你但今日送某僧,明日送某僧。不知不觉,轮到自身,此时悔恨无及。须疾忙念佛,时刻不要放过方好。”我见你们自家也说可惜,对人也说可惜。及乎堂中估唱,依然言笑自如。你只不信人命在呼吸间也!
予见新学后生,才把一句佛顿在心头,闲思妄想越觉腾沸,便谓念佛工夫不能摄心。不知汝无量劫来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断?且万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后工夫纯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觉妄念重者,亏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时,澜翻潮涌,刹那不停者,自己岂能觉乎?
念佛有默持,有高声持,有金刚持。然高声觉太费力,默念又易昏沉。只是绵绵密密,声在于唇齿之间,乃谓金刚持。又不可执定。或觉费力,则不妨默持。或觉昏沉,则不妨高声。如今念佛者,只是手打鱼子,随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须句句出口入耳,声声唤醒自心。譬如一人浓睡,一人唤云:“某人!”则彼即醒矣。所以念佛最能摄心。
今人不肯念佛,只是轻视西方。不知生西方,乃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圣大贤的勾当,转娑婆成净土,不同小可因缘。汝但看此城中,一日一夜,死却多少人?不要说生西方,即生天,千百人中尚无一个。其有自负修行者,只是不失人身而已。故我世尊,大慈大悲,示此法门。功过乾坤,恩逾父母。粉骨碎身,不足为报。
幼时尚不知念佛,见邻家一老妪,每日课佛数千。问云:“为何如此?”彼云:“先夫往时念佛,去得甚好,故我如此念。先夫去时,并无他病,只与人一请而别。”出家人奈何不念佛?
有关其他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