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师推荐 - 法师开示选读 - 正文  │ 文章推荐
 

无量寿经的启示


净宗就是净土宗,它主要的经典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的最多。我们晓得佛在世的时候,大概经典都是讲一次,没有重复的,都是讲一次,唯独《无量寿经》是佛多次的宣讲,多次宣讲这就很特别了,当然它很重要,如果不是非常重要的经典,佛不至于多次的宣讲。

今天我们有缘,这边佛学会的同修邀请我跟大家讲一点佛法,我们也特别选了《无量寿经》的一段经文,这一段经文并不在一起,是从经里面好几段凑起来的,虽然是凑起来的,但是它也有一个体系。我们把这个纲领经文都印出来,我们依照这个略略跟大家介绍。第一段是说佛法的宗旨,我们把经文,底下是经文,摘录了一段: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难值难见。如优昙花。希有出现。】

这一段是经文。我们先要把佛法的定义认识清楚。现在社会上把佛教看成宗教,实际上它也是宗教,我们不能够否认的,但是原始的佛教并非宗教,佛教变成宗教也不过是最近的事情,如果在历史上来说大概只有一百多年,不超过两百年,清朝中叶以后,它才变成宗教。可以说在乾隆以前,佛教还不是宗教,变成宗教总是嘉庆以后的事情,所以这个历史并不很长。那么佛教是什么?我们中国人常称儒家、佛家,这个很有道理,实在讲它是教育,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与我们中国的孔子完全相同,它是对于世人无尽悲悯的教学,所以它的确不是宗教,这是我们首先要认清楚的。

凡是宗教都是迷信,宗教是靠神明来保佑,是依靠于外来的,教育不是如此,佛教给我们每个人要信谁?要相信你自己,顶天立地,不依赖任何一个人,所以它教学的目的是智慧。教学的纲领,三大纲领是戒学、定学、慧学,戒定慧三学是以智慧为目标,以定学为枢纽,以戒学为手段,所以持戒是手段、是方法,因戒得定,定才能够开智慧。佛法虽然宗派很多,法门很多,“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道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么多法门总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都是修定,所以“定”是枢纽。决定不是只有禅才修定,其他的法门也修定,与禅实在讲没有两样,只可以说方法不一样,手段不一样,得到定是一样的,从“定”才能够开智慧。

所以佛法所追求的,这个经文上有一句,常常读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句话要拿现在通俗的话来讲,可以说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你只要有智慧,无论从事于哪一个行业都是第一,没有第二,佛法里头没有第二的,从事于任何行业都是第一,你有高度的智慧,它求的是这个,所以它是智慧的教育,是智慧的教学。佛告诉我们这个智慧是我们每个人本来就有的,不是从外面来的,要是从外面来的,我们能不能得到是未知数。佛告诉我们,这个智慧是你自己本来有的,像《华严经.出现品》就讲得很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把我们的病根一语道破。我们现在智慧为什么这么少?能力为什么这么弱?原因就是你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把你本有的智慧德能障碍住了。佛的教学无非是把这些障碍去掉,恢复自己的智慧德能,这是佛法。

所以佛法里面是绝对平等的,我们每个人跟十方一切诸佛是平等的,没有两样。学佛的同修们跟佛的关系只是师生关系而已。譬如释迦牟尼佛,这是我们这个世间佛陀教育的创办人,我们尊称他为本师,根本的老师,就是创始的老师,我们自己称三宝弟子,弟子是学生,我们跟他的关系是师生关系,我们跟这些诸大菩萨是前后同学的关系。菩萨是佛的学生,早期的学生,我们现在也是佛的学生,所以我们跟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弥勒菩萨是同学,前后,他们是学长,是这样的关系,所以不可以把佛菩萨看作神明来看待,那就错了,那就变成宗教。现在一般世人都把佛菩萨看作神明,所以佛教变成宗教。佛教真正的面目很少人知道,甚至于连很多出家人都搞不清楚,那么我们要在佛法里面得到真实的利益就困难了。

佛法的修学刚才说了,法门很多,但是这么多的法门总有个原则纲领,确实有,修学的纲领就是“觉正净”,我们通常称为“三宝”。我相信在此地很多同修都“皈依三宝”,皈依三宝就是修学指导的纲领。佛法讲“修行”,“行”是行为、是行持,行为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这叫做修行,所以修行是修正行为。行为很多,佛法把它归纳为三纲,三大类:身,我们身体的动作,这是身的行为;口里面的言语,是口的行为;心里面的念头,叫做心意的行为,你行为再多总不出这三大类,身口意这三类统统都包括了。身口意三业行为最重要的是心里的行为,也就是你的思想见解,这最重要,因为心要是思想见解纯正,身口自然就正。身口修得很好,里面还有妄想,这是表面功夫,是很难得到真正的受用,由此可知,它特别重视思想见解的邪正。

修学修正的标准就是觉、正、净,佛给我们提出这三个标准。第一个就是觉,觉悟,觉而不迷,迷是凡夫,觉就是佛菩萨,所以佛这个字翻成中国意思就是觉的意思。皈依佛就是皈依觉,觉是你自己要觉悟,皈是回头,我们从前不觉,从前迷惑颠倒,现在回过头来,我们要觉悟。我们处事待人接物不迷,我们要觉悟,这叫做皈依佛。“法”就是正确的思想见解。我们从前想法、看法错误,现在回过头来要依正确的思想见解,这叫皈依法。“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以前心理常常受染污,什么染污?譬如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我们眼见色、耳闻声,接触境界心里面就起贪瞋痴慢,贪瞋痴慢就是染污,心不清净。从今之后把这些染污舍掉,恢复到自性清净心,六根接触外面境界常常保持自己心地清净不染,这叫皈依僧。所以皈依僧不是皈依一个出家人,皈依一个出家人那你被出家人染污。所以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叫三自皈;皈依自性觉、自性正、自性清净,这叫三皈依,这叫做三宝,为什么?用这三大纲领能够恢复你自性无量的智慧德能,达到学佛的终极目标。

这是佛以无尽的大悲心,大慈大悲,看到我们众生迷惑颠倒,迷失了自性,他来教导我们,帮助我们恢复自性。所以佛法不是神道,佛法是师道,他是老师,我们敬佛是尊师重道,是这个意义,依照他这个方法,依照他的教学纲领,我们努力自己来学习。

第二段是讲愿,在纲领上提出一个深心、一个悲心,这就是佛门常讲的菩提心。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菩提心就是觉心。深心,我们一般说的好善好德。悲心是对于一切众生的怜悯、同情、帮助。底下一条说的是修道、传道、弘道。这三心都是从大悲心里面生出来的,所谓“三心圆发”,“圆”是圆满,佛教给我们要发这三种心。下面这段经文:

【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寻发无上真正道意。】

这是说阿弥陀佛。他在当初跟我们一样,也是一个初学的同修。在过去,他出现在世间的时候,那个时候有一尊佛在世间教学,世间自在王佛。他本人是一个国王的身分,听佛说法之后,他不做国王了,他把王位舍弃跟佛出家,以后修学有成就,建造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建造的。这个历史、过程,以及他如何发愿来建造,他用什么方法建造,西方极乐世界到底有些什么好处,这些全都记载在《无量寿经》里面,诸位去读这部经你就都能够得到答案,这是非常好的一个修学的榜样。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这是我们常讲行菩萨道,这几句经文很重要,我们应当要学习。学佛刚才讲要恢复自性,恢复自性本来具足的无量智慧、德能、才艺。我们也要晓得我们为什么会迷失自性,到现在眼前这个地步,这是迷失了自性,迷的原因就是妄想、执著,天天在打妄想,样样执著,心量窄小,不能容人,不能容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迷失了自性、为什么智慧不彰,原因在自己,所以学佛第一要紧的事情就是要把心量拓开,要能够容忍,要能够包容。要知道,我们的心,我们的本心,我们的真心,经上讲得很好,“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看原来的心量多大!整个虚空法界在我们心里面包容著,现在我们的心量变得很小,两个人都容纳不下,你说可不可怜!所以学佛从哪学起?要从把心量拓开学起,学著能容忍,能够包容万物,要把心量拓开。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这是佛教给我们,这句话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念念要想到造福社会,造福人群,我心量就拓开了。绝对不要是念念都为自己,这个心量就小了。念念为社会,念念为大众,这个社会好,大众都好,那我当然也好。念念为自己一个人好,不顾社会、不顾大众,你怎么好也好不了,中国古人常说“一家饱暖千家怨”,□囧谠为什么会在这个世间发生?就是这个道理。这个世间毕竟是贫苦的人多,穷人多,富有的人不能照顾贫穷的人,贫穷人对富有的人必然是嫉妒,必然是不满,怨天尤人,他就会作乱,社会动乱,你再富有,你也不会有好日子过。如果富有的人能够照顾贫穷的人,这个社会就会安定,贫穷的人不会抱怨,对富有的人能够生起感恩、爱护,所以彼此能够相安,这些道理我想不难懂,如何我们真正发心去做,尽心尽力的去做。说得更浅显一点,就是说我们有福不要只想著自己享,我们把我们的福报与一切众生共享,这就好了,这就是这句话的意思。

我们将我们的智慧、能力、财富与一切众生共享,这个共享的方法太多了,不是有一个一定的方法,方法很多,随个人自己喜欢的去选择。我自己所选择的这个道路,我们是印送经书,这些经书送到全世界,喜欢的人我们都无条件的供养他,这是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在过去,印光法师一生就是走这个路,我知道之后,我觉得这个很好,可以不违背修学的原则,就是心地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我们有一分钱做一分事情,有两分钱做两分事情,财富不储蓄,统统把它做尽,心安理得,道理明了之后,我们这样做,做得非常心安,这是佛教给我们要这样做法。自己要有信心,不要怀疑,不要恐惧,我把我的财富统统布施掉了,那我明天怎么办?我明天吃饭怎么办?想到这些事情,想到明天,想到明年,还想到几十年之后,你什么都不敢动,这个心愈想愈小,圈子愈画愈小,这就是妄想执著。明天还没有到,你想明天的事情就叫做打妄想,你不能够掌握到现在。实在说,在你心地不清净的时候,换句话说,你还有妄想执著,你就落在命数之中,你有命运,有命运就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有定命,你命里面有的总是有,绝对是有,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想尽方法去求,求不到的。

如果心地到清净,给诸位说,你就可以能够改造命运,可以转移命运,所以命有没有?有,操纵在自己手上。命是自己造的,所以自己可以改,改的方法,这部《无量寿经》可以说是第一法则,依照这个方法来修改,你决定成功,而且时间还不需要很长,短短的时间就能够改过来,效果非常的显著。这些年来运用这个方法来改造的人很多,成功的例子非常多,确实是佛家所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有求”是你命里头本来没有的,你求能求到,这个叫“求”,命里头有的那算什么求?那不算求,命里头确确实实没有的,有求必应。所以你要明理,要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去求,没有一样求不到的。凭什么?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原理。自性变现的,换句话说,你向谁求到的?还不是自性里头求到的,不是从外求的。从外面求不容易得到,那个权操纵在别人手上。自性变现的,是跟自己求,哪有求不到的?所以有求必应。向外求,有求未必会应,从自性里面求是有求必应。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是从自性里面求得的,不是从外面求得的。这个理非常之深,你要明了之后,你才晓得这是真理,决定可靠,决定不落空,我们依照这个原理原则来修学,这样才能够满愿,起步就是要心量拓开,求得心地的清净。

所以现代人学佛,效果、成就往往比不上古人。我们看看古人,你在《高僧传》、在《居士传》里面去看,古人学佛往往在三年、五年当中就得到成就,成效就得到了,现在人学佛学一辈子得不到效果,是不是今人不如古人?这个话不然。现代人头脑比从前人聪明,现在人所得到的物质享受比古人丰富,为什么我们学佛成就不如古人?那是方法上错了。这个方法错误,首先错在观念上,古人学佛学什么?学觉正净;现在人学佛学什么?是想懂得佛教经典,知道得愈多愈好,拼命在去研究,换句话说,他不是求的觉正净,他所求的是知识。知识再丰富不能解决问题,智慧才能解决问题。今天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它的结果如何?我想诸位都知道,它的结果是世界毁灭,是世界大的灾难,可见得得到的结果与我们的心愿完全相违。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理论很深,这是一个观念上的错误,古人所讲“差之毫厘,谬之千里”,那个毫厘之差是观念,千里之谬是后果,后果不堪设想,同学们如果真正能够认识、理解,我相信大家的看法都相当的悲观。

底下这一句尤其是非常之圆满,『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这是自度,佛法讲自度度他,自行化他,换句话说,自度、自行就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我们自己生活的态度应该要怎么做法。佛在此地教给我们,“于一切万物”,就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不外乎这两大类,随意就自在了,随意就是随缘,不要去攀缘,你就得自在,我们中国人常讲“随遇而安”,这样的想法、做法是不是太消极?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消极,其实不是消极,因为平安就是福。

今天大家认为什么叫福报?有财富、有地位,这叫福报,这是你看错了。财富跟地位决定不是福报,为什么?很操劳,很辛苦,那有什么福?烦恼多。真正的福报是什么?身没事,心也没事,身心无事是真正的福报。真正的福报一般凡夫不能享受,为什么?他觉得无事就感到无聊,他不晓得那是真正福报,所以说那个福他不能享。身心无事是真正的福报,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再告诉诸位,如果你心真正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我告诉诸位,你不会生病。病从哪里来的?病从烦恼、忧虑、牵挂里来的,你要是没有这些东西,心地清净,你就长生不老,这多幸福!

人为什么会老?忧能使人老,你忧虑。你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你怎么会长病?你怎么会老?不可能。健康、长寿、不老都是大家所求的,但是你求不到,为什么?你不知道那个原因,你不晓得修因,你得不到这个果报。这是真正的享福,真实的福报。所以物质生活,我们只要穿得暖,吃得饱,有一个房子可以遮避风雨,足够了,就可以过神仙生活了。过分在物质上追求,这是得不偿失,固然你能得到一些,你付出的代价太多了,不值得。这是佛教给我们的。这就是说在物质生活上我们一定要有节制,这是消极,是不错的,但是在对于社会的造福,帮助别人,那是积极的。

底下这句,『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庶类”是指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他有苦难,他来求我们,我们去帮助,佛说这已经就做得不够了,他没有来要求,我们主动要去帮助他,“不请之友”。我们晓得他有困难,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帮助他,甚至于这个困难他现在自己还不知道。因为有智慧的人,也就是心地清净的人,他的眼光远大,像刚才讲的方东美先生就能够看到三十年以后的社会状况,这个眼光比别人就高,比别人看得远。一般人只能看到现前,看到明年、后年,看个三、五年,他能够看到几十年之后,这就是应该要帮助人。帮助人,那个人能不能接受那是他的福报,他能接受,于整个社会有很大的影响,他不能接受那就没有法子。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用什么方法?用教学,这是最究竟、最圆满、最彻底的做法,使一切众生都能够破迷开悟。一切苦难是迷惑造成的,幸福快乐是觉悟的结果,所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自己在物质生活上节俭就是离苦得乐,我们有多余的能够帮助别人,这是一桩非常快乐的事。

凡夫只看到果报不晓得修因,大家都想得到财富,财富从哪里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你修因才会结果。佛告诉我们,财富从哪里来的?绝对不是说你很聪明、你很能干,你能够赚得来,比你聪明、比你能干、比你主意多的人很多,为什么他赚不到钱?由此可知,财富是命里头有的。命里怎么有的?是你前世所修的,这是因果通三世。前世修的有财富,这一生得到,这一生不修,你的财富享尽就没有了,为什么?你没有再修因,没有再种。怎么个修法?佛说从布施得来的。今天发大财的人是过去生中财布施多。财布施得的是财富,法布施得的是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的是健康长寿,所以要想得到果报就要懂得修因。我们这一生所享受的果报是前生所种的因,但是刚才说过命运可以转变,怎么转变法?在修因上,如果懂得这个道理积极来修,不要等来生得果报,这一生果报就现前,为什么?你修的这个因修得很积极,修得很多,等不到来世他的果报就现前,求富贵得富贵,求长寿得长寿,没有一样得不到的。只是天天想得到而不肯去做,那是枉然,那是决定落空的。佛菩萨教给我们的方法,佛菩萨并不保证你要得到什么,谁保证你?自己保证自己,自己要肯去做。佛菩萨只提供理论、提供方法,这个理论与方法决定正确,你自己要去做。所以真正的福田是社会、是众生,你能够为社会造福,能够帮助一切众生,你的福报是源源不断的。

命运是真有,确实是有,诸位念《了凡四训》就晓得。袁了凡遇到云谷禅师,云谷禅师是把佛法的理论教给他,他依照这个修学改造了命运。自古以来用这个方法改造的人非常之多,不过没有把它写出来,了凡先生是写出来大家知道,而且比袁了凡先生成就更殊胜的也非常之多,这是我们要知道的,也是我们应当要效法的。所以命运决定操在自己手中,不可以怨天尤人,怨天尤人那是真正的罪过。命是自己造的,怎么能够怪人?福是自己求的,与别人不相关。所以我们能够记住这个原则,常常照著佛法来修学,可以说自己的愿望都能够达到。底下一段说:

【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我们先说这几句。『如来』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你看《金刚经》在中国很普遍,流通很广,读的人很多,《金刚经》上有的时候说“佛”,有的时候说“如来”,说“佛”跟说“如来”是两个意思,说“佛”是讲的释迦牟尼佛,从形相上说;说“如来”是从自性上说,真如本性。『法』是一切法,『藏』是含藏,一切法含藏在真如本性之中,这像个仓库一样,我们虽有,但是我们迷了不知道。佛教给我们,你要觉悟,你要明了,你要能够接受、保持自性甚深的法藏。真的明了了,我们就有目标、有方向,修什么?我们修“如来甚深法藏”,这个如来是自己的如来不是别人的如来。

『护佛种性』,这个佛的“种性”也不是释迦牟尼佛的,不是一切诸佛的,是你自佛。这个“佛”也是自己,如来是自己,佛也是自己。佛就是觉的意思,觉而不迷,要常常守著这个,决定不迷,怎么不迷?前面跟大家讲的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觉正净是一而三,三而一,但是入门确实有难易不同。我们今天讲觉,怎样才是觉?这个标准、定义很难下,实在讲也相当不容易。佛教从释迦牟尼佛代代相传,禅宗走的就是觉的道路,觉正净里它偏重在觉门。二十八传到菩提达摩,达摩到中国,达摩在印度,释迦牟尼佛后,他第二十八代,在中国是禅宗的初祖,一生当中想传多半都是传一、二个人而已,你就能想像走这个门不容易。在中国,六祖惠能大师,这是大家公认了不起的一个人,他的缘非常殊胜,他传多少人?四十三个人而已。你想想当年跟他学的,何止几万、几十万人跟他学,真正入门的四十三个,这在中国佛教史里面空前绝后,惠能以前没有这个情形,惠能以后也没有。大概最多的,得到真传的,五、六个人就不得了,这就很多很多,几乎是单传的很多,你看从达摩到惠能都是单传,达摩的学生只有一个慧可,慧可传给僧璨,都是一生就传一个人,由此可知,觉门很难。

正门,这是讲正知正见,就是正确的思想见解,这属于教下,像华严宗、天台宗、法相宗、三论宗,这些都是依靠经典,好像念书,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逐步逐步慢慢的学,这个人虽然是多一点,但是也不容易,要很长的时间受佛教正规的教育,时间长。

实在讲最容易的就是求净,净门就是清净心,所以净土宗所修的是清净心,密宗也是修清净心。净宗跟密宗比较,净土宗比较稳当,因为它是纯从清净心下手,比较稳当。密宗不太稳当,不太稳当的原因在哪里?他跟鬼神接触太多,因为他念的神咒,神咒多半都是鬼神的名号,你把那些鬼神统统找来了,找来之后没有方法把他打发走怎么办?所以容易惹麻烦,实在这个原理是很容易理解的。你把这些鬼神找来了,如果你心地清净正大光明,这些鬼神拥护你、尊敬你,护法;你心不清净,心还染污,还有妄想、杂念,你把这鬼神找来了,鬼神来了之后瞧不起你,瞧不起你,他就会跟你开玩笑,他就玩弄你,那你就受不了。找来的时候他不尊敬你,他觉得你不配我尊敬,这叫自找麻烦。净土宗是求清净心,跟鬼神不往来,所以这个麻烦就没有了。所以密跟净都是修清净心。这些道理、事实我们都要认清楚。

心清净了哪有不觉的道理?哪有不正的?所以觉正净这三个字只要你得一个,三个同时都得到,这就是一个绝对理想的标准。尤其净土宗的方法非常之巧妙,只用一句佛号把心恢复到清净,这句佛号的作用就是清净剂,摆在我们心里头,心就清净。心不清净就是起心动念打妄想,妄想,不管这个想的是善是恶、是真是假,这统统不管,念头一起,马上把它换成阿弥陀佛,决定不要叫妄想继续不断打下去,古人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就是妄念,妄念起来不怕,要觉。净土宗的觉就是“阿弥陀佛”,我妄念起来了,第二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把妄念赶走了,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净心剂,就这个作用。我不念阿弥陀佛就会打妄想,念阿弥陀佛就不打妄想,阿弥陀佛念久了,妄想没有了,佛号也可以不要了,才能恢复到真正的清净。所以念经劝你念一部经,佛教经典很多,统统不要念,念一部,念一部心容易清净。

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想从净门入门,从清净心入门,学多了就不会清净,学一门容易得清净。一门虽然你去研究,你去思索,但是这部经毕竟有个范围,你研究久了,研究多了,好像这部经的边际你统统都走到,你就不会再想,不会再想,心就定了,所以叫“思尽无思”,你想,想到尽头就不想了,心就定了。如果你经典念多了,你想想看你哪一天能回头?这部经想完了还想那部经,那部经想完想那部经,你永远不会回头,永远没有止境,换句话说,你心就得不到清净,所以一部经容易得到。思尽无思,思尽还源,还源就恢复到本性,恢复到自性清净,佛法你就真正得到了,得到什么?得到的是清净心,得到的是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无量的智慧,你对于世出世间宇宙人生的看法不一样,你看得清楚不会错误,你看得深远。你能够把这个智慧、把这个清净心用在生活上,你这一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满,你用在你的事业上,你的事业顺利成功,你才晓得佛陀教育之美好,佛陀教育真正的价值。

修学的方法就是一门深入,如果想博学多闻,那是一门深入得到智慧之后再博学多闻,所以他博学多闻不是一下手就可以做的。像一棵大树一样,它先有一个根、一个本,这就是一门深入,深入之后,这才分枝,这才使枝叶繁茂开花结果,那就是佛门讲的参学,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成就无量无边的智慧,那是第二个阶段的事情。第一个阶段一定是一门深入,学一样,一样能够得到清净心。换句话说,开头学一定是修觉正净,觉正净这三个门选择一门,一门深入,入进去之后,这才能够参学,才能够走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博学多闻。第二个阶段是完全自由,完全开放,没有任何约束,第一个阶段是要受约束。所以这个经文虽然是很简单,每一句里头都有很深的义趣在。

【兴大悲。愍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

这几句是教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一些原则。世间一切人之所以能够勤奋的去工作,什么力量推动他?归纳起来可以说“名利”两个字在那里推动,如果名与利都没有了,谁愿意做事情?所以世间人这一生勤苦、勤奋的在工作,忙什么?忙名利,这个力量在推动他。佛菩萨名闻利养都不要,什么力量推动他?他也勤苦的在那个地方为一切众生服务,他的动力就是大悲心,『兴大悲,愍有情』,他的动力在此地,这个动力,大悲心是真正的爱心。

我们这个世间人的爱心,父母爱护子女,儿女多了,父母还有偏心,爱这个,讨厌那个,不公平,所以这个爱是假的不是真的,那个爱心会变的,不长远的。所以这个世间人往来,大家不要对于对方太信任,那是你愚痴,是你迷惑颠倒,没有那个道理的。为什么?没有一个靠得住的,他那个心一天到晚在那里变,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今天说给你爱,明天就跟你分别,分手了。你看爱到极处,结婚了,结婚没几天,听说又离婚了,这是假的,哪有真的?没有真的,这要觉悟。真正的爱,永远不会变的,是佛菩萨,为什么?他是真心,真心是清净心、是觉心,他对于一切众生的爱护叫慈悲,慈悲就是爱,所以真心的爱,佛法叫慈悲,虚情假意的爱,就是世间人讲的爱情,那虚情假意不是真的。所以佛在经上给我们讲,你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自己对自己都不能相信,为什么?自己那个意思会变,都不是真的。自己对自己都不能相信,还能相信别人吗?所以我们的思想观念会变,确实会变,变到最后不变了,那你就成佛了。变尽了就不变了,就还源了,所以心地到真正清净就不会变。

对于宇宙人生彻底明了,彻底搞清楚了,这时候不会变了,这时候对于一切众生的爱护叫大慈大悲,“大”是赞叹之词。所以佛菩萨为怜悯一切众生,勤苦的在教化,他的动力就是慈悲心在推动,不是名利。于一切众生,佛菩萨不希望一切众生对他的供养,他不接受,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的生活方式是乞食,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什么都不要,你去供养他,顶多他一天吃一餐饭,你供养他一钵饭就够了,除这个之外,他什么都不要,他也不要房子,他晚上在树底下打坐休息一下就可以了,确实于一切大众没有任何要求。他所愿意看到的,希望大家都能过得很幸福美满,他就自在了,这种力量的推动就是慈悲。所以慈悲是从正觉里面生出来的,真正觉悟,真实的觉心。

悲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迷惑颠倒,所以造业受报,在那里造什么?造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真正有,怎么来的?是自己制造的。自己制造轮回,自己在轮回里面受报,这是很苦的一桩事情。如何能够超越六道轮回,那这个事情是自己,因为是你自己造的,还得要你自己去解决,别人没有办法帮你解决,佛菩萨纵有智慧德能,帮不上忙,佛菩萨只可以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你,你自己要超越。

下面这就是佛菩萨对众生的帮助,也是教给我们的。『授法眼』,“授”是传授。所以“法眼”,这也是比喻,意思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要认识清楚,你真正把它搞清楚了,“法”就是一切诸法,一切诸法我都搞清楚了,都搞明白了,这就叫做法眼。我们不晓得,佛菩萨给我们讲解,我们听了之后应当要觉悟,真正觉悟了,真正通达明了了,那我们也有法眼。

『杜恶趣,开善门』,“恶趣”狭义的说,三恶道;广义的说,六道都恶。我们要把六道之因找出来,把这个因消灭,那么六道就没有了,就超越六道,这个“开善门”。所以首先要认识什么是善因善果、什么是恶因恶果,我们要认识清楚。断一切恶因自然不受恶报,修一切善因自然得善果,因果报应是自然的定律,首先要明了,接著要肯认真的去做。善恶在心地,要从心地里面去做功夫,断一切恶念,要生一切善念。

善与恶的标准,我们在这里简单跟诸位介绍。佛法通常讲有五乘佛法,换句话说,善恶的标准是有很多层次,许多层次里面我们就找一个原则,就是许许多多的层次都离不开这个原则,我们把这个掌握到就够了。这个原则简单的讲,起心动念,凡是为自己都是恶,凡是为一切众生都是善,这是一个决定不变的原则。也许一般人听到了,起心动念不为自己为别人,那我活在这个世间是为什么?何况中国还有一句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哪有不为自己的?为自己有什么不好?为自己,跟诸位说,永远不能超越六道轮回,因为六道轮回是怎么样造成的?就是“为自己”这三个字造成的。你要不为自己,六道轮回就没有了,为什么?我执破了。在佛法教育里面,我执破了,超越三界,证阿罗汉果,所以才晓得佛法教给我们破我执,这是绝对正确的。我今天念念为众生不为自己,你就有可能超越六道,超凡入圣。念念还都为自己,你就是造再多的好事,再大的功德,超越不了六道,换句话说,来生人天福报而已,这不是解决的办法。所以佛讲的这个话是有道理的,是值得我们信赖的,应当依教奉行。

现在有很多学佛的人对佛法有相当的造诣,对大众也有很多的贡献,讲经说法,甚至于写了许多佛教的书籍去帮助别人,可是那些书籍我们到后面看它一看,“版权所有,翻印必究”,那我们就晓得他写这个书的目的还是为自己,造再多的好事情还是出不了三界。想出三界,阎罗王一定把他抓回来,为什么?有证据,你看你“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就是他的证据,他就出不了三界,为什么?我执没有破,虽然利益众生,没有把自己忘掉。佛教给我们,利益一切众生,把“我”忘掉。释迦牟尼佛每一部经典在后面流通分里都劝大家,应当把这个经典流通,功德无量。现在印经典居然后面都有“版权所有”,这个版权谁给他的?印经典后头印上这几句话,这个罪过就很大,为什么?现在讲盗版权,他盗释迦牟尼佛的版权。你看看,五戒里头不偷盗,他已经偷盗了,偷盗释迦牟尼佛的版权,这还得了?这不得了。所以佛弟子,这是我们应当都要记住的。

我们把佛教介绍给一切众生绝对不是为自己,你讲演也好,你写作也好,是为一切众生而说,为一切众生的利益而做,与自己不相干,自己有没有事情?自己没事,所以“说而无说”,无说就不累。我听说有很多当老师的上一、二个钟点课觉得很累,为什么?他有说,有说当然就累,没有说,他就不累,如果能够说而无说那就不累。所以在讲台上继续不断讲个十个钟点、二十个钟点都不累,为什么?没说,他怎么会累?写作也是如此,作而无作,就是决定不为自己,是为大众。你工作的时间再多,工作量再大,你不会有疲倦,为什么?你没有做,你心清净,心里面没有负担。世间人工作为什么会疲劳?为什么会累?他心里头在作,他心里面在想,他心里头有负担,这就会有疲倦,会累,换句话说,心不清净。心清净了,确实不疲不厌,厌是厌倦,不厌倦,他也不疲倦。

『于诸众生,视若自己』,这句话很重要,诸佛菩萨确实如此,自他不二,所以这个慈悲心是真的,这个爱心是真的。自他不二,视人如己,所以才能够尽心尽力去帮助这些众生。

『拯济负荷,皆度彼岸』,“彼岸”是比喻,好像两岸,这一边这个岸是生死苦恼,那一边是永远不生不灭,永无烦恼忧虑,得到清净自在,这都是确确实实我们能够得到的,佛法帮助我们获得。我们能信,能够理解,能够依照这个方法修学,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可以得到,如果这个缘分要是好的话,不必很多时间,三、五年当中就可以得到,缘要是差一点的话,恐怕得要二、三十年,像我自己修学的缘就比较差一点,差不多到二、三十年才得到,诸位修学如果因缘胜,在时间上比我可以缩短很多。我因为自己的业障很深重,虽然遇到好老师,不听话,对于老师是阳奉阴违,表面上听话,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照老师的话去做,所以耽误自己很多时间,不过搞到三十年才能回头也算是很难得,很不容易,因为我知道许多人一生回不了头的太多了,我这三十年肯回头也就不容易了,所以深深有感触。诸位如果真正能够依照古大德这个方法去修学,三、五年一定有成就。我的毛病就是学得太多太杂,这个耽误了。如果要是一门深入的话,三、五年有决定性的成就。

我看底下这一段很长,我们这一次没有法子介绍完,不过我们的《无量寿经》有录音带…这部经已经有的注解是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来流通。希望把过去所讲的统统整理出来写成文字出版,没有版权的,欢迎翻印流通。



  其他相关文章
· 净宗祖师开示念佛法要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意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