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义》
【受佛五戒,福德人也。有所施作,当启三尊。佛之玄通,无细不知。】
这是第四个大段:“佛训道尊”。趋吉避凶是人之常情,古今中外都没有法子避免。人有这个希求,佛对于这桩事情怎么处理?下面我们听佛的开示。……
众生既然普遍都有希求趋吉避凶的心理,佛在这里给我们开示佛的弟子、佛的学生,有所作为要依靠三宝。‘受佛五戒,福德人也’,这是先说受三皈五戒的人,这个人是世间福德之人。……
佛在此地说,‘有所施作,当启三尊’,这就是你在平常要有所作为的时候有疑惑,有疑惑怎么办?一定要求三宝帮助你断疑生信。三宝怎么依法?第一个依佛的教诫,你想做的这些事情,佛有没有这样教导过我们?佛教我们怎么作法?顺从佛的教诫。
像总的纲领上来讲,原则上来说,我们佛学会成立之初,我们在缘起里面写了五门功课,这是戒律,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能违背。第一个,《观经》里面讲的“三福”三条十一句,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佛特别讲了一部《十善业道经》,现在我们有光盘流通。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一条里面,我们现在有《三皈授受》,讲过好几遍都保留著录像、录音,“具足众戒”,这里面我们曾经介绍过《沙弥律仪增注》,在《大乘无量寿经》里面特别节录出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一部分经文是详细说明五戒十善,应当要熟读,要依教奉行。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包括了所有的大乘经教。这是根本的根本——福,你要修福,这三条十一句都是修福报,福慧双修,真实的福德。我们取这个做为我们修行的准则,这是第一个科目。
第二个科目,是佛在一切经论里面教导我们的“六和敬”,六和敬主要是与大众相处,我们怎样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佛教我们六条:“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我们能够把这六条守住,所有一切族类的众生都会跟我们相处得非常好,像一家人一样,哪里会有争论?一有争论就不和合,不和合不是僧团,违背佛陀教诲,诸佛菩萨远离了,我们还敢去亲近吗?这是第二个科目。第三个科目是佛陀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戒定慧”三学。第四个科目是佛教菩萨修行的纲领:“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第五个科目是“普贤菩萨十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除业障,到普皆回向。这好记,五个科目。常常记在心上,剎那不能够忘掉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想想与这个相应不相应,这是佛的戒律。或者是理论上或者是其它方面的疑惑,读经,经里面有指导的原则。《无量寿经》好,很适合于现代人,言简意赅,分量不大。
如果你有时间想细心深入探讨,《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值得你选择的,这不是我的介绍,往年弘一大师介绍给知识分子,他老人家就是介绍《大方广佛华严经》,还特别介绍清凉大师的《疏钞》,这是整个大乘佛法的概论。佛法以后演变,大乘十个宗、小乘两个宗都离不开这部经典,这部经典是大小乘、显密宗总的纲领原则。这是一部好书,什么样的疑难杂症在这里头统统可以得到解决。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适合,三千年后今天二十一世纪还适合,这不可思议。所谓是真理超越时空,不受时空的限制,我们尊称之为经。我们世间人制定的法律、制定的规约章程,确实它受时间限制、受空间限制,在这里能行,换一个国家就行不通,现在能行,在古时候行不通,将来再过几十年可能也行不通,局限于时空,不像圣贤人的教诲超越时空,这不可思议。
所以依佛的戒,依经训,我们依靠经典;第三个依靠善知识。经典如果说是太深了,我们文化水平不够,可以请教高僧大德,在家出家、有修有学的,向他们请教。在家人也算在僧宝里头,“僧”不一定是出家人,僧是团体的名称,不是个人的名称,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的标准,四个人在一起,四个人不论是在家出家,四个人能够完全依照六和敬来修学,这团体就叫做僧团,是这么个意思,所以僧里头不局限是哪一类的。概略的说,我们有菩萨僧团,菩萨僧、声闻僧,我们一般出家人是比丘僧,居士也能称僧,向他们请教这就对了。如果你还不放心,佛真是慈悲到了极处,你不是想去问卦占卜吗?好,佛也教你一个方法,地藏菩萨有《占察善恶业报经》,一共有十九个轮相让你去占卜,你要是真正喜欢用占卜,这是佛在经典上有的,你先读《占察善恶业报经》,你先读这部经,了解经里面的义趣,依照经典的理论教诲去修行,然后你用轮相来占卜。佛门里面有一些高僧大德确实用这方法,蕅益大师当年选择法门他就用这方法,蕅益在没有修净土之前是学天台的,以后用这方法占卜求佛指点迷津,从占卜里面占到净土法门,这方法帮助他断疑生信,断疑生信才会有成就。
‘佛之玄通,无细不知’,我们要相信。“玄”是讲深、是讲极,我们常讲深极,通是神通,这地方就是当这个解释;佛的神通深到极处,没有人能够跟他相比。“无细不知”,确确实实全知全能,没有一丝毫缺陷。为什么?大乘经里面常说“法身遍虚空法界”,我们在大乘经上读的太多太多了,虚空法界国土众生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佛穷究心识之根源,宇宙之间的事他怎么会不知道?哪有不知道的道理!横的来讲——空间,竖的来讲——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不知道的。佛又告诉我们,这桩事情不是只有佛有这能力,不是的,佛讲所有众生都有这能力,平等的。佛有究竟圆满的智慧,一切众生都有,佛的玄通一切众生也都有。佛又说他的相好、依正庄严,一切众生跟他也完全相同,平等平等无二无别。
现在我们跟佛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佛说得好,《华严经》上讲,“但以妄想分别而不能证得”,佛是一语道破。你要问什么原因?因为众生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你有这些东西,你究竟圆满的智慧失掉了,无量无边的神通也失掉了,无量无边的相好也失掉了。失不是真的失掉了,为什么?性德是真的,真的怎么会失掉?没有失掉,但是你现在得不到受用,没有失等于失掉。譬如说你有百万财产,你那百万之财存在银行里,现在身上一毛钱也没有,肚子饿了还得去讨饭,就这个意思,你现在不能得受用。佛菩萨的财产放在口袋里,用起来很方便,我们也有,不比他差,但是在银行里现在没拿出来,就这么回事,佛清楚。
佛陀的教诲没有别的,佛真的能以什么东西给众生?没有,你所得到全是你自性本来具足,佛只是把事实真相跟你讲清楚,你有,你迷了,你要是觉悟你就恢复了,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佛教众生的枢纽是破迷开悟,这是枢纽。悟了,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全都恢复了,不是佛给我们的。佛对我们有恩德,我们迷而不觉,他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恢复。“佛之玄通,无细不知”,我们要是觉悟了,就跟他一样,我们自己的玄通也是无细不知。他过去也曾经迷过,他恢复了,我们现在正在迷的时候,急需要赶紧恢复,就这么个道理。
【戒德之人,道护为强,役使诸天,天龙鬼神,无不敬伏。戒贵则尊,无往不吉,岂有忌讳不善者耶。】
这一段是讲“道戒为尊,天神敬伏”。为佛弟子怎么能够忽略?‘戒德之人’就是讲持戒道德之人,这是讲两类,一类是持戒,一类是道德。持戒之人必定有道德,道德之人必定持戒,这两种人分不开的。……
“道护为强”,用戒、用道德来护自己,唯有自己护持自己的法,外面天龙鬼神才来护持你,强大到一定的程度,天龙鬼神就来服侍你,就来伺候你。……
‘役使诸天’,天人,役是服役,他来服侍你。……
‘天龙鬼神,无不敬伏’。“天龙鬼神”,这是泛指八部护法神,都是属于四天王管辖的,他们也可以说是四天王的部属。四天王是护法神,他的部属对于持戒道德之人无不敬伏,敬是恭敬,伏就是服侍,用现在话来讲就是服务,他们没有不敬重、没有不服务的。
‘戒贵则尊’,这四个字非常重要。佛在这地方教导我们,怎样是自尊?持戒就是自尊,断恶行善就是自尊,所以这一句的内涵就是讲持戒精严。……
‘无往不吉’,他还要选择良日良时?不需要,真的是大乘法中常常讲的“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天龙鬼神时时刻刻照顾他,看到他欢喜、尊敬、照顾,所谓是逢凶化吉,遇难转变成吉祥。谁在那里转化?他的戒德转化了,戒德是因,缘是龙天善神在当中帮助他,把境界转变过来了。
‘岂有忌讳不善者耶’,意思是说人避忌而讳言这些事情。……戒德之人,有戒有德无往不吉,他没有忌讳,他没有不善。由此可知,我们世间一般人,为什么自己损自己的德业而造世间意?这就错了!
有关其它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