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学文摘 - 阿弥陀经要解文摘 - 正文  │ 文章推荐
 

深信发愿,即是无上菩提心


摘自《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文中应当二字,即指深信’。你这个信得不深,“深信”,也就是你了解得够彻底、够圆满,于是你才深信不疑。‘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这一句我们要特别牢牢的记住。佛在大经、在《无量寿经》里面告诉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看三辈往生,上辈、中辈、下辈,还有读诵其它大乘经典回向往生的,统统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怎么发法?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也是四十八愿里的。第十八愿是讲一向专念,十念往生;第十九愿是讲发菩提心;可见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有本愿做依据,这决定不是假的。

佛在《观经》跟我们讲的“菩提心”,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马鸣菩萨在《起信论》跟我们讲的,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这些名相,都很难讲得清楚。讲都讲不清楚,我们怎会听明白?菩提心,大家都晓得,什么叫做菩提心?大家都迷迷糊糊,对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发菩提心念佛才能往生,自己总是打个问号。我菩提心不晓得怎么回事情,那这个念佛怎么能往生?也就是说,信心不具足。所以说,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蕅益大师在此地,这一句是了不起,真正了不起!简单明了,把菩提心给我们说出来了。原来“深信发愿”,深信,对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丝毫怀疑;发愿,就是我决定要求生净土,我决定要见阿弥陀佛,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一个念头,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统统具足了,就包括在这一念之中。这是过去祖师大德们没说过的,蕅益大师一语道破,于是我们恍然大悟。悟的什么?不少乡下老太婆,字也不认识,经也不会念,就一句“阿弥陀佛”,人家临命终时站着往生、坐着往生。你问她,什么叫菩提心?她不知道,但是她真的往生。现在念到这一句,我们才晓得,原来深信切愿她有,她菩提心具足了,真发了,但是不晓得什么叫菩提心,她真发了,她也真的往生了。这是无上的菩提心,还不是普通的菩提心。

附:圆瑛法师开示:念佛非小乘

念佛可度众生:夫念佛法门,以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离苦得乐,一往观之,似属小乘,但为自利,实际论之,正是大乘,可以利他。何以故?念佛往生,花开见佛,亲闻佛法,证无生忍,得身、口、意三轮不思议业,普入尘刹,广度众生。而因中厌苦者,正欲拔众生之苦也,即菩萨之大悲心。因中求乐者,正欲与众生之乐也,即菩萨之大慈心。何得谓念佛是小乘,而非大乘耶?(大乘和小乘的区别是什么呢?就是有没有菩提心。)

附:蕅益大师《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开示

为度众生求生净土,非为自身独出生死。有此菩提弘愿,方是往生正因,不然纵令念佛菩萨,与佛菩萨气分不相契合,不能生净土也。

附:昙鸾法师《往生论注》节录

无量寿经三辈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净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

按:菩提心,即成佛度生之心,上求下化之心,自利利他之心!净宗念佛人,发愿往生极乐成佛,再倒驾慈航普度众生,非是只求自利,故言深信发愿即是无上菩提心。这正是净宗发菩提心的特殊发法,愚夫愚妇斋公斋婆虽未明发,亦必暗合此心,故能往生。蕅祖《要解》后文有详解,念佛人往生信愿,必随顺菩提正道,必随顺四弘誓愿。如昙鸾大师所示,大心不发,只贪乐求生,虽信愿恳切,亦不能往生。本愿门主张纯他力往生,竟将菩提心也判作自力而拈除,不论发心,不分善恶,持不持戒忏不忏罪,只要决定信即决定生;就算你精进念佛,也非是依念佛自力而往生。本愿门师也曾引用蕅祖此句开示——深信发愿即是净宗菩提心。字面上看似相同,背后理论却大相径庭,本愿门很多观点都是严重违经的。念佛人都能说自己深信切愿,此中的菩提心真的都具足吗?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中,释菩提心八相: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中,释违菩提门与顺菩提门。念佛人不妨参照对比一样,只有菩提心真实者,才能感佛加持,才能却魔去障。如果临终人久久不见佛迎,或见佛良久却迟迟不能往生,或数日数次重复见佛却不摄其神识,或时而糊涂时而清醒……,这都是未真正得弥陀冥加的缘故,菩提心真实与否是最关键的因素。临终人若遇此障缘,必须重发菩提心,生大惭愧心忏悔心,继续至心念佛转心忏罪,随着临终特殊定境的渐渐深入,只要菩提心真实,念佛忏净恶道诸罪只是时间问题,恢复善人身份后必然见佛往生。念佛人千万不可自恃带业往生而恣意破戒造恶,尤其是杀业,最障往生;若横死定业先熟,悔之晚矣。常常破戒造恶者,必恼害众生,属违菩提门,虽自言深信切愿,其菩提心必不真实,心与佛背,故难感佛持,念佛人必须注意。



  有关其它文章
· 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
· 发菩提心
· 这样发心,就说你发菩提心了(最基本)
· 伪菩提心: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多为名利
· 三辈与九品的会通及中下品往生发菩提心与否?
· 如何正确理解《观经》往生后发菩提心?
· 平时魔扰与临终魔扰的识别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