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学文集 - 其他经典 - 观潮随笔 - 正文   │ 禅宗文集
 

  菩萨行的特色

  耕云先生讲述

  如果不是以佛法为生命的内涵,以弘法为毕生的志业;如果缺乏对苦难众生无条件同情的无缘大慈,对众生痛苦有切肤感受的同体大悲,纵使是证得菩提,报得神通,出得三界,了得生死,以其不堪荷担如来家业故,不得名为菩萨摩诃萨。因为菩萨是继承并体现大觉佛陀双运悲智,无限流布慈悲、喜舍的法王子,是升华了挚情、知性而倾入不舍众生、不趣涅槃之永恒意志的苦海导航者。

  显然,只有以无限慈爱,无限悲愍,无限智慧,无量方便,构成弘法、度生的无尽愿力,发为庄严雄伟的六度万行,才是菩萨摩诃萨,乘于摩诃衍的不共特色。

  离开这一特色,如非焦芽败种,定是狮子身虫。

  报应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任何行为都会产生出一定的影响,得到一定的报酬。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丝毫毋须怀疑的自然法则。这种恒常不易的事实,人们说名为‘报应’,而造成此一事实的,便是‘业力’──行为的影响力。因此佛法说这种由‘业力’取得应得报酬的完整事实为‘业报’。

  ‘报应’或是说‘业报’,其起因于‘业(行为)力’,正像基本力学上的定律之一:‘有主动力(业),必有反动力(报),二者大小相等(其报相应),方向相反(自作自受)。’

  倘使有人对于这种昭彰的至理,卤莽狂悖地妄加诋毁,硬说是迷信,意图抹煞公是公非,否定宇宙意志,此人苟非丧心病狂,定然愚不可及。亦何异于聋者高唱宇宙死寂!瞽者大喊世界黑暗?徒令人恻然而已,果掩得迅雷声威,赫日光芒哉?



  有关其他文章
· 下页:果报昭彰
· 返回目录
地藏孝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