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佛学文集 - 佛学基础 - 文章目录   │ 文章推荐
 

三十七道品讲义

证严法师著述

  诸位!所谓深入经藏,就是多多体会佛陀的教法,若是能真正体会佛陀的教法,则“一理通、万理彻”;能探索到佛教的真理大纲,自然就可以深入经藏了。佛陀的教法从印度传到中国后,历代累世不断地将梵文翻译成中文佛典,至今流传下来的有三藏十二部经,若只在文字上做研究,那就不对了,应该从佛陀的本怀去深刻体会,以深广心去了解、体悟佛法的大纲。

  佛陀说法的大纲不离“四谛六度”,四谛法的苦、集、灭、道,说尽了世间的真相、哲理。对于小乘根机的人,佛以众生多苦来分析,教导他们看开人生,去除烦恼而得正道;对于中等根机的人,佛也是一样以四谛法的道理来引导他们;甚至对那些向大乘菩萨道业精进的人,佛也是教以四谛六度行法,让他们了彻人生的真理,坚定心中的正念,而能在菩萨道上不断地精进。所以四谛法对修学佛道者有三根普被的助益。

  “三十七道品”是佛法的最基本教材,证严在静思精舍与弟子共修时,曾以现实生活的事例,用最浅显的口语字眼,为大家讲说其精义。先是录成录音带流传,嗣后慈济功德会的委员与会员们,以说法浅显易懂,藉小事例说明大道理,亲切易解,有助于初入佛道者,建议整理成文,出版问世。这就是“三十七道品讲义”印行的因缘,敬祈教内大德不吝指教。

    前言(缘起)
  一、四念处
   1、观身不净

    九孔常流不净物
    色身犹为载道器
    身怀宝藏不相识
    转污染为清净
   2、观受是苦
    浮生如梦可成真
    苦乐忧欣总是幻
    王老师的眼镜
    情与无情同有受
   3、观心无常
   4、观法无我
    万古金城一废墟

    众生皆为“法”所困
    六根六尘蔽真心
    磨砖焉能作明镜
    自家宝藏善珍摄
    台风转向,宜哀矜而勿喜
    四大调和,少病少恼
    善恶唯一心所造
    回去以后,赶快回来
    真我大我,充盈法界
  二、四正勤
   1、已生恶令永断
   2、未生恶令不生
   3、未生善令速生
   4、已生善令增长

  三、四如意足
   1、欲如意足
   2、念如意足
   3、进如意足
   4、慧如意足

  四、五根
    宁愿无信也莫“邪信”
    没有根哪里有树
   1、信根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无所求心乃是道根
   2、精进根
    说食数宝奈饿何
    修行必须有道路
    善行源自涓滴起
   3、念根
    治心守意于未萌
   4、定根
    “大家乐”的怪诞
    怪力乱神入邪
    行住坐卧皆是禅
   5、慧根
    智为分别知解心

    一个猎人与大象的故事
    慧光遍彻天与地
  五、五力
    “信”为生命之所寄
    多一分信任少一分疑念
    五力是五根的增上
   1、信力
   2、精进力
    林洋港夫人的人生观
   3、念力
    度人先从救心起
    一念含融三千界
   4、定力
    一暴十寒非定之道
    定是无上妙道之种芽
    玉里义诊与心灵救拔
   5、慧力
    慧光切破生之茧壳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千人学佛,一人得道
    圣者演法,慧常乐行
  六、七觉支
    宗教安抚众生的心灵
    真正的大道是菩萨道
    大乘三法,善为抉择

   1、择法觉支
   2、精进觉支
    善觉道法,不行无益苦行
    今日的辛劳,是明日的花果
    以勇猛心离邪行
    名利地位都是虚幻
    有情众生具十类烦恼
    修行要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3、喜觉支
    佛教精神的复古
    以人事自我磨练
    心得善法即生欢喜
    菩萨精神永不退转
    人格若成佛道则圆
    迷信不如无信
   4、除觉支──轻安觉支
    一个老比丘的故事
   5、舍觉支
    亲情也是烦恼之根本
    心病还需心药解
    人生犹如“凤阳婆”走绳索
   6、定觉支
    禅在生活日用中
    心住一境不散乱
   7、念觉支
    守护诸根是沙门法
   七觉支篇总结
    时间是智慧的财产
    但愿众生得离苦
    建院完成还有教育之路要走
    人生一半在昏睡中过了
    选择“正法”才是入道要途
    把握因缘种福田
    自凡夫的起点直至成佛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