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学基础 - 浅释魔变本尊·平时魔扰与临终魔扰的识别 - 正文  │ 文章推荐
 

临终见弥陀手持银台,非金台接引怎么办?


大寂尼师《临终如何判定往生净土》

不可以用“银台”或“金台”来据以判断往生品位的高低

而在《净土圣贤录中》却有临终人见银台来接,却誓取金台接引才愿往生实例,或见“银台来接”而往生的例子。因此而有人判定“银台接引”是下品果位,金台来接,一定是上品莲位。事实上,上品、中品、下品往生,依“经证言”,均是“佛执持金色莲花台”来迎接,就是造恶者的下品往生,亦是临终见“化佛手执‘金色莲花’来接”,绝对没有化佛手执“银色莲花”--银台来接的“经文”。所以用“银台”或“金台”来判断往生品位的差异不是可靠的。至于为何念佛人临终会见“银台”来接?这与“念佛心力的深浅”绝对有关系,但是却不是据以判断往生品位的高低唯一的依据!

现在举一临终见“银台”来接的实例,来做说明。

如书内说:宋·仲闵。衢州人(浙江西安县),受业学习于祥符寺,后来依止南文法师,以能言善辩著称。北宋徽宗政和初年(西元1111年),回到故乡居住在浮石山,跟随学习的人众,突然聚集而来。他曾经说:“我座下弟子不及五百众,不讲大部经典。”因此他一生只讲《金光明经》、《普门品》。等到将要入寂往生的那一天,集合大众升坐高堂,登师子座。才刚刚跏趺而坐,此时忽然见到银台从西方而来。仲闵说:“我平生解第一义谛,愿取金台,今天何以不能如此!”然后闭目往生。(大寂按:此例仅见银台来接,却不见化佛手执“金台”来接,不足以证明其绝对往生净土,因天人亦有身坐莲台往生天上的情形。)

《佛祖统纪》南屏文法师法嗣

法师仲闵。三衢人。受业祥符。来依南屏文师。以雄辩见称义虎。政和初。还乡主浮石。学者骤至。尝放言曰。吾座下不五百众不讲大部。故一生唯讲光明观音。顺寂之日。集众升堂。登师子座趺足而坐。忽见银台自西至。师曰。吾平生解第一义。誓取金台。今乃若此。瞑目而化。

按:

《观经》经文不长,仔细查阅可知,却无银台字样。有金刚台、紫金台、金莲华、莲华台、七宝莲华等分别。那么为何古人却有银台之说?这只是大家默认的简单的等级划分而已。九品往生正是品位有高下之分,临终佛迎时手持莲台,即是念佛人终其一生修行所对应的品位,转生极乐后亦是从此莲台对应的莲花中化生。品位有高下,莲台自然也有不同。但问题来了,你知道金刚台、紫金台、莲华台、七宝莲台都长什么样吗?怎么区别它们?谁看见过?故而,历代祖师默认以金台银台来简单区分。由怀玉禅师金台换银台公案可知,金台是上品上生的代表,以下皆视作银台。既然约定俗成,弥陀临终接引现相,亦是心作心是,故而临终往生时,可见弥陀手持银台来迎。如莲祖《弥陀疏钞》中曾言:“愚意各有莲华,华各有台,台各不同,而金刚为台之最胜耳。如怀玉银台初来,金台继至,可验也。”莲祖引用银台之说,也是默认了此事。并且,其他祖师大德著述中也常引用怀玉禅师公案。但必须指出的是,近现代念佛人金银台之分,只是粗浅的品位划分,已经并不代表九品往生的实际阶位了。以末法时期念佛人的根性而言,极难再出现能证相似十信位的念佛人,岂非各个都是银台来迎?有些念佛人自认为能自在往生坐脱立亡者,皆是金台来迎;临终躺着往生的,当是银台水平。总之,对于现代念佛人来说,金银台之分已经没有古时候那种严格的标准。佛经原文中无银台之说,文中诸多莲台皆应是金色,就算弥陀手持金莲台,你也分不清是哪品的莲台。所以不必过于执着莲台是金是银,须综合考量临终所见之佛,及往生诸境,才能辨别真伪,避免魔扰。并且,有的念佛人根本没听过银台之说,那么此人临终时就算下下品往生,弥陀仍然是持金台来迎,不可认作假佛!

真正的上品上生金刚台,其对应的实证阶位,其实是很高的。若根据《观经》经文,则下三品唯造恶凡夫,中下品是世善人,中中、中上是小乘行人,上三品唯大乘行人。而智者大师《观经疏》,却纯用大乘三位(约别教)而判九品。知礼大师认为“《经》为收机尽故,故以大(乘)、小(乘)、善、恶,分其九品;盖约增胜,高下互显也。”而“大师(智者)得意,乃约三位判乎九品,则何机不摄?何行不深?”可见,智者大师以大乘三位判九品,是“依义不依语”,正符合《观经》之旨趣。上三品唯大乘行人,须知经文上品上生人临终是见阿弥陀如来,见法身弥陀来迎,这不是普通的大乘行人!所以,《观经疏妙宗钞》判其对应阶位为相似十信位,是修圆教圆三观之大乘修行人。弥陀法身本非相非不相,修圆三观者,方可一心三观一境三谛,空假圆融,性相无碍,见相即见性,故能见弥陀尊特身,即法报化三身合一之不可思议身。有些法师讲上品上生章时,往往把阿弥陀如来讲浅了。大乘修行人对应的阶位高低不等,并不是修行很好的大乘人,就可观见弥陀法身来迎。智者知礼等天台祖师,详判九品往生阶位,不是简单之事。昙鸾道绰善导都未给出详细判定,可见其难度非同一般。有些念佛人对净宗教理并未深入研习,便言近现代某某是上品上生,实则多是大妄语。相似十信位是什么水平?智者大师示居观行位圆五品,尚且无份。智者之师,慧思大师才真正符合上品上生资格。慧思大师非只大神通,依照蕅祖有关至心开示可知,得相似位至心者,定中可感得佛菩萨讲法。什么境界?如果慧思大师对佛法某处不解,可直接入相似位甚深禅定,直接向释迦等佛请教。也就是说,慧思大师已证理一心,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已得诸佛心髓,讲经说法绝对正确。智者大师示居观行五品也只是自谦而已。世传智者大师诵《法华经》入定,亲见世尊灵山一会俨然未散,足以证实,智者大师实证阶位早已入了相似位。为了对比,再举法然上人,由《三昧发得记》一文可知,法然只证观行位三四品。但是,只观行三四品的法然,晚年念佛时,常见十六观中前六观之极乐境界,数次见西方三圣化身。当代自称上上品往生的念佛人,能有法然这种水平吗?末法时期念佛人中,能证观行位初品者,即可预知时至坐脱立亡,已经算是人中龙凤了。若言证入相似十信位上品上生,吾等不敢想象。正因法然上人只证观行位,未入相似位,故而不能定中感佛讲经说法。虽能数次见佛,却不能定中为其指正《法然文钞》中的诸多错误。法然离相似位只差一品,实属可惜。对于末法时期念佛人来说,能证观行位入决定往生之流,已是凤毛麟角,如何敢大妄语乱说上上品而以凡滥圣!

大寂尼师例举的宋仲闵禅师,临终只言银台从西方而来,若单独只谈此境,却有不妥。念佛人不可学仲闵禅师,只见银台,不见弥陀化佛,便已坐脱。大寂尼师提及转生天道,临终亦有莲花来迎,不足以证明仲闵绝对往生净土,确实有理!以仲闵禅师实际修为,决非下品,亦非中品下生,若依前五品经文,皆有阿弥陀佛来迎。仲闵禅师临终接引实情,与经不符,故而可判作魔扰。其实,莲祖曾有针对开示,九品往生皆有佛迎,是经文略写。《佛祖统纪》原文中,用了“放言”二字,仲闵禅师若却有慢心,亦是临终魔扰之佐证。另有相关网文,言其正在法座上讲经说法的时候,银台忽然来迎,此亦是不妥,接引过于突兀。但是,若将“顺寂之日,集众升堂,登师子座趺足而坐”一句,视作仲闵禅师早已预知时至,知晓此日往生,故而集齐僧众,郑重其事,兼与告别,临终见银台而作言,只是稍微慨叹,勉励众人而已,则又会是另一番解释。《佛祖统纪》数十卷,记载人物众多,也许是有详有略,略去了弥陀来迎,只着重说了银台,也有可能。总之,对于已证念佛三昧的第一类念佛人,只要菩提心真实,如省祖所言,时时省察,令念念皆正,无傲慢之心,无隐潜烦惑,必得本尊加持,临终决无魔扰之事,就算见弥陀手持银台来迎,亦必是真佛无疑!至于第二类准善人,临终最后际特殊定境中,若见弥陀手持银台来迎,或持金台来迎,无需过度分别,只须定心正念,继续一心念佛,不要主动舍生跟随即可。若是真佛来迎,必然会放光照住临终人,令其入深层三昧定境,或讲经说法,之后是弥陀摄其神识,成功往生。若是魔来扰乱,临终人不主动跟随,继续专心念佛,魔类多不会主动摄人神识,慢慢就会消隐。切记以不变应万变,不管所见之佛是真是伪,只须继续专持名号,重发真实菩提心,念佛忏罪,只要诸罪消灭,真佛自然来迎!



  其他相关文章
· 下页:临终往生时若只见莲花接引,不见化佛怎么办?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