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太虚文集 - 太虚大师净土文集 - 往生净土论讲要   │ 文章推荐
 

  丙三 善巧回向

  太虚大师往生论讲要

  如是菩萨奢摩他、毗婆舍那广略修行,成就柔软心,如实知广略诸法,如是成就巧方便回向。

  本论总有五门,别明观察即观察门。现讲如何善巧回向,即回向门。

  五门之中,作愿门,正修奢摩他行;观察门,正修毗钵舍那行。礼拜、赞叹二门,即止观之前方便行,故总菩萨所修四门──礼拜、赞叹、作愿、观察──而曰:菩萨奢摩他、毗婆舍那广略修行。于五门中,作愿一门最为紧要,未作功德──礼拜、赞叹──之前,须先立愿;正作功德之时,亦须有愿。以有愿故则功有所归,心有所专;功有所归,则功不散失,如钱有绳,钱不散失。心有所专──发愿往生西方,则心专注于西方净土──则摄散归定,定即奢摩他也,依奢摩他行,修毗婆舍那──由作愿门而起观察门──观察佛之依正庄严,则止中有观,观中有止,止观双运。三种观察,是为广行。三摄于一,以一清净法界为总,是谓略行。

  成就柔软心者,心有烦脑则不柔软,犹如野马;若修止观,即能降伏一切烦恼,烦恼伏已则柔软心成。若不修得心柔软忍,则贪着五欲等境,不能知止而定,不能详细观察。故止观二门,须使柔软心成。

  何者菩萨巧方便回向?菩萨巧方便回向者:谓说礼拜等五种修行所集一切功德善根,不求自身住持之乐,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作愿摄取一切众生共同生彼安乐佛国,是名菩萨巧方便回向成就。

  上讲回向所依之心,此处正讲回向之义。已有功德成就,方能回向,故须由前礼拜等行集一切功德善根。功即功行,德即果德,凡功行之有所得而成就者曰功德。功德亦即是善根,功德成就,善根亦成。通常即以信、进、念、定、慧之五善根,及当知、已知、具知之三无漏根为善根三总相。其实、一切功德,皆可谓之善根。如念佛念至无有杂念,即成就一种念佛之功力,由此念佛功力为根,成就念佛之善根。如乐善好施之人,久久行施,至成习惯,成就布施功德,布施善根成就。反之、造恶亦有恶根成就,如贪、瞋、痴三毒谓三毒根,所谓恶根性、劣根性是也。不善巧回向者,以有我执之心,所作功德皆为我而作,是有漏著相之功德,非出世无漏功德。此有漏功德,仅成人天有漏之因,得生人天之果。若善巧回向,须不求自身住持之乐。住持即生存、存在、保持不失之义。能不自求保持安乐,即能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如吾人念佛往生净土,非唯求自得处安乐,是为救拔一切众生之苦而生净土。世之慈善家等,施衣、施食虽能拔苦,非能拔根本之苦。唯佛法中,令众生断烦恼,证菩提,方能拔除众生之苦本。净土法门,令人往生,虽未使众生即时断除烦恼,然生西方者即能离苦,亦渐能尽除烦恼,成无上觉。

  菩萨如是善知回向成就,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何等三种?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故。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故。

  此中菩提,即大乘菩提心。若不如是回向,即违三种大乘菩提之心,若违大乘菩提之心,即违阿弥陀佛安立净土之本旨。修学佛法,要以无我心为出发点。若有我执,即成凡夫。故二乘人,从消极方面破除我执,证阿罗汉;大乘菩萨,以大悲心无我圆成佛果。

  梵语萨迦耶见、此云身见,于身见而有我执。有此我执,即有贪爱、痴、慢。唯识论说我执有二:一、由第七末那缘第八赖耶见分为我,为俱生我执;是我执心之根本。二、由第六意识攀缘五蕴所起我执,通俱生及分别我执。要破我执须有般若之智。由般若智,破人我执,断烦恼障,证生空理;破法我执,断所知障,证法空理。生空者,了知吾人是由五蕴和合而有,无实个体,等于一个团体,须由众多份子和合而成;若离众多份子,则团体不成。吾人亦然,祇有众缘和合假相之我,无有实体之我,故吾人之生是空非实。由了生空,更进一步,可知此和合成人之五蕴,亦是众缘和合而成,则五蕴亦空,成法空观。了知人、法二空,不起贪着,不求自乐,故曰: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

  世间之慈悲,与佛法之慈悲不同。世间之慈悲,是以有我心而行慈;佛法中之慈悲,是以无我行慈,所以是大慈悲。又佛法中慈悲有三:一、生缘慈,二、法缘慈,三、无缘慈。缘众生之苦而起慈悲,是生缘慈;不见自他而起慈悲,是法缘慈;以无功用而起慈悲,是无缘平等慈。众生于无苦中而妄起苦,是极苦恼。如此苦恼众生,如处大火宅中,菩萨能以大慈悲心,令离根本苦,得究竟乐:故曰: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世人立功、立言、立德,皆不离我执之心,故功成则图一己之享受。菩萨不然,菩萨愿生安乐世界,为怜愍一切众生,不是以极乐世界来供养自己。故菩萨依智慧为本而起方便,作回向利他之行;怜愍一切众生,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

  有此三种相违法,则大菩提心不成;离此三种相违法,成大菩提心而大乘义门成就。

  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故。何等三种?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以为自身求诸乐故;二者、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三者、乐清净心,以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是名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应知。

  凡不为自利而起,即能无染;世之立功业作大事者,有为自受乐之心,即有染心。菩萨不为自身,故无染心。不为自身成无染清净,是唯自身清净。若能拔一切众生苦,令一切众生皆得清净,是为成就安清净心。不但令一切众生离苦,且令一切众生证得无上菩提之觉法乐,是为乐清净心。若以三清净心与三德相对,无染清净是断德,安清净是恩德,乐清净即是智德。三清净法与菩提心相应随顺,故曰:随顺菩提法门满足。

  向说智慧、慈悲、方便三种门摄取般若;般若摄取方便应知。

  以前三门摄取般若,般若摄取方便者:般若有三:一、文字般若,二、观照般若,三、实相般若。方便即一切自利利他。般若是梵语,此云智慧;方便是华言,梵语沤和。修一切方便行,皆令证入实相故,方便摄取般若;依般若修一切行,了知一切法空无住着故,般若摄取方便。般若即摄方便,方便即摄般若。方便若离般若,即起我执;般若若离方便,即着空见。维摩偈云:‘智慧方便解,无慧方便缚,方便智慧解,无方便慧缚’。以般若而行方便,则真空不空;行方便而有般若,即妙有非有。在密宗学法上所显金刚、佛母,亦即显般若、方便不离义。如鸟飞空,鸟喻方便,空喻般若。鸟无空不行,空无鸟等飞行,亦不显空有无碍用。喻方便无般若不行,般若无方便无用。

  向说远离我心不贪着自身,远离无安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此三种法远离障菩提心应知。

  三种皆障菩提心者:三乘菩提,皆须破我,若不离我心,则菩提不成。故我心不但障二乘菩提,尤障大乘菩提心。若只离我而不安众生,与大乘心亦不相合。若假安乐众生之名而行安己之实,尤不与大乘菩提心相应。故须离三障,方为大菩提心。

  向说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此三种心略一处,成就妙乐胜真心;应知。

  妙乐胜真心者,依涅槃经说,即大般涅槃。此大般涅槃,成就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三德不即不离,不偏不倚,即是妙乐胜真心。如此三心成就妙乐胜真心,即是成就大涅槃心,即是无上菩提心,亦即是实相无相之佛果涅槃妙心。禅宗诸祖心心相传,即传此心。正显禅中有净,净中有禅,即禅而净、即净而禅也。

  如是菩萨智慧心,方便心,无障心,胜真心,能生清净佛国土应知。

  此总前以智慧、慈悲、方便等三摄归智慧、方便二心;所远离之心摄归无障心,无染清净等三心摄归胜真心。菩萨由如是等心能生净国土者,以由菩萨依如是心,证得清净法界,成法性土;依法性土,成就自他受用报土,由报土而成变化净土,故曰能生清净国土也。



  其他相关文章
· 结明五门、五种门、成就五种功德应知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