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佛答问 - 李炳南佛学问答 - 唯识问答  │ 文章推荐
 

  全身麻醉后识在何处?第八识中是否会落境象?

  《李炳南佛学问答类编》

  问:……为何落?(慈芳)

  答:识待缘而起,缘若是不起,麻醉之时,诸根暂失作用,识伏不起而已。八识功能,即是含藏。识依于根,待缘而起,麻醉之时,乃诸根所受,暂时根失功能,识因无缘伏而不起。再第八识之功用,本为含藏,七识一切攀缘,皆属思想,思想有其习气,即落其中。现代言语,名曰印象,印象深浅,又关记忆短久,知此推彼,其理一也。

  附:无心位

  为“有心位”之对称。依瑜伽师地论卷十三载,除无心睡眠位、无心闷绝位、无想定位、无想生位、减尽定位、无余涅盘界位等六位外,其余皆为有心位。

  然无余涅槃界之位一旦若断尽即不复再生起,前五位则为暂时中止之状态,一般称为五位无心位。唯识宗认为八识俱起,然因七、八二识恒常相续不断,而前五识起作用时,必与第六识俱起,故仅就第六识之起与不起,而说有心或无心。俱舍宗仅立六识,不许二心并起,故六识中任何心识均不起时,称为无心位。仅就第六识之起与不起,而说有心或无心。

  问:佛法导论里,圆净居士说,佛教是起信非强信,这点我最赞同,一味强信只是自我麻醉而已;但如何使我起信呢?这点我深感烦恼!(陈朝福)

  答:古人有言,‘英雄所见大致相同’此言两智平等,方能彼此了解,佛我智慧,大相悬殊,不信其言,无足怪也。起信之法,大别有二,一者重其人,因信其言,二者究其理,因信其言。是皆谓之正信,而非勉强,如不重其人,不究其理,舍之而已,有何烦恼。既因不能起信,而又生烦恼,是重其人矣,而无由得入也,第一之路不通,惟有取第二途径,如两皆不取,是惶惑有障也。



  其他相关文章
· 下页:人死之后,七八两识,是否继续存在?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