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佛答问 - 念佛往生问答 - 正文  │ 文章推荐
 

  临终一心不乱,即定中往生

  问:平时对一切境界,都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而不理。如临终见佛,起‘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念,是否会障碍往生?莲公开示境界很深,很难达到。念佛人临终若能死守一句佛号,这就是同于法界,就能往生对吗?

  答:莲公说得没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你要分别这一句、执着这一句,你没有虚妄;真正契入这个境界,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执着。你要是入这个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不会到新加坡来,你也不会来问我。你到新加坡来,你就不是虚妄;你来问,那就更不是虚妄。真正入这个境界,这是佛境界。念一句阿弥陀佛,佛来了之后,也不起心也不动念,刚才我讲了,高品位的往生,你从定中到极乐世界去了。清净心就是一真法界。到理一心不乱,这个法界就是一真法界,那怎么不能往生?往生不往生就是你的愿望,你一念希求往生就生了;在这个境界里头没有一念希求往生,你也安住在华藏世界,不是十法界。所以这个境界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

  在这个境界里头,为什么还去往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成就快。诸位要晓得,入一真法界并不是究竟圆满的成就,他是成就了,但是没有达到圆满。在华藏世界里面还有四十二个阶级,那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到一真法界了、到华藏世界了,这是圆教初住菩萨,从圆教初住菩萨修行修满十地就是四十个位次,这四十个位次需要三大阿僧祇劫。菩萨成佛修行三大阿僧祇劫是从初住菩萨开始,没有证得初住以前,你修行的时劫不算,你就晓得在华藏世界修行要那么长的时间。可是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时间就缩短,这是不思议的境界,很快就圆满成佛了,所以连文殊、普贤都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道理在此地。华藏世界是不是极乐世界?是的。极乐世界也是华藏世界,但是虽然在同一个境界里,确实是两种不同的修学环境,一个快速,一个是缓慢。(憶栖法师)

  按:天台智者大师曾云:“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往生大体分两类——决定而自在往生、临终忏罪往生。前者往生时是在自力定境中,后者往生时是在临终特殊定境中。前者是生前至少已证最浅伏惑事一心不乱,临终首日念佛入定,即可定中往生。后者多是名字位散心念佛人,生前未得一心,本不能入定,但临终是个特殊时期,只要能保持自力正念不失,重心系念佛号,熬过数天或十数天,随着第六识渐灭渐断,依第六识而起的见思惑会有不伏而伏不断而断的效果,菩提心真实可感弥陀他力冥持,诸缘和合下便会渐入一种临终特殊三昧定境,生前无定功者亦能入得的非常特殊的一心不乱境界,其理论极值甚至可念至理一心不乱。所以,两类往生者皆是在定中往生,只不过第二类往生的三昧定境比较特殊罢了。必须注意的是,第二类往生绝非是本愿门所主张的纯他力三昧定境。不管是临终见佛,还是临终往生,都是二力的,非是纯他力的,荐文《辨别见佛真伪》。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出自《金刚经》。“勿以金刚经破弥陀经”,一个从空门入,一个从有门入。印祖曾呵斥初学禅净双修,正是入门不同的缘故,弄不好便成禅不禅净不净。禅净两宗初阶修法出入很大,但最终向上一着,殊途同归,四门圆融,禅净不二,这非初学所能行。禅者非只言空,非只破相,最终空有不二,性相一如。如果临终见佛,还想着虚妄,就已经错了,偏堕了一边。顽空和豁达空,都是学禅的误区。须知即相离相,从容中道等理,不见而见,不生而生,见佛往生皆是中道,这是大修行人境界。如果是初学,老老实实从净宗有门入手;搞双修无师带,多是盲修瞎练,必堕坑落堑。“同于法界”,不知问者所指?众生随起一念必落十法界,念念遍法界,念念即法界。为五欲故发心念佛,地狱法界;为名利故发心念佛,饿鬼法界;为眷属故发心念佛,畜生法界;为胜他故发心念佛,修罗法界;畏恶道故发心念佛,人法界;求天乐故发心念佛,天法界;欣涅槃故发心念佛,声闻法界;慕无生故发心念佛,缘觉法界;欲度他故发心念佛,菩萨法界;希成佛故发心念佛,佛法界……。昙鸾法师《往生论注》中言:“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念佛人临终死守一句佛号,能否往生要看发心,发真实菩提心而信愿念佛,必生极乐。



  其他相关文章
· 临终执著阿弥陀佛是正确的
· 三力见佛必定真佛,临终往生时如何避免遭遇魔扰?
· 能达万修万人去,两种往生的“真修”
· 圆教四门:有门、空门、双亦、双非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