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栖法师相关开示节录
最下的标准达不到,换句话说,你还是六道轮回,你不能超越。不如学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带业往生,阿弥陀佛帮助你。没有清净还能往生?行!长期清净不容易,一、二分钟清净可以,一、二分钟没有贪瞋痴慢可以,长久了不行,烦恼会发作,我把它短时间压住,这是可以做得到的。
如果临命终时,二、三分钟当中你压住了,那不就往生了吗?这个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你,首先佛光照注,得到加持的力量,使你的清净心得到真正的清净。
罗什大师译《阿弥陀经》,译“一心不乱”是有道理的,梵文原文是“一心系念”,罗什是义译。什么时候得一心不乱?佛来接引你的时候,你本来是一心系念,佛光一照就变成一心不乱,把你的功夫加一倍提升,这样往生的。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叫净缘。(《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一七七集)
持名,四种念佛里头是最方便的,快捷方式当中的快捷方式,直通无上菩提大道,不拐弯的,叫易行道。所以,“持名一法又为四种念佛中之径路,故称为径中之径。又本经不倡一心不乱”,为什么?一心不乱一般人做不到,看到《弥陀经》上这一句他害怕,这我做不到,不肯念佛了,我遇到过这样的人。梵文原本也没有一心不乱,换句话说,一心不乱是鸠摩罗什大师他翻的,他用了一心不乱。有没有道理?有道理。我们念佛要念到功夫成片就能往生,功夫成片不是一心不乱,就是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就叫功夫成片,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有这个功夫就能自在往生,来佛寺的三位老人都达到这个境界。为什么罗什大师翻成一心不乱?阿弥陀佛来接引的时候先用佛光照你,佛光照你的时候,你的功夫就提升一倍,功夫成片就提升到事一心不乱,他没翻错。但是一般人不知道,不讲清楚他不晓得。事一心不乱的人就提升到理一心不乱,佛光一照,功夫马上就加一倍。那没有功夫的人,佛光一照就到功夫成片。只要你有真信真愿,临命终时头脑清楚,念十声佛号,乃至于一声佛号都可以往生,那就是佛光注照把你提升到功夫成片。(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三集)
问:“如果功夫未达成片,但具深信切愿而告命终者能否往生?”
答:蕅益大师说可以。深信切愿,说实实在在的话,如果能做到这四个字,我们相信他功夫已经成片了,你们想想看对不对?
“他信得很深,愿很切,一心一意就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地方他当然就不顾了,他还会把它放在心上吗?如果牵肠挂肚的事情一大堆,说我深信切愿,那是你自以为深信切愿,不是真的。”
真的一定是统统放下,不再搞这个,晓得无量劫来就是被这个害了。确确实实这些事情一切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何必把它放在心上,把自己大好因缘耽误掉,这是真正可惜。
问:《弥陀要解》中蕅益大师曾经说,只要信愿具足,散念也能往生,是否与功夫成片是往生的最低要求相矛盾?
答:不矛盾,一点都不矛盾。“你的信、你的愿不是你所理解的,你要去看《要解》当中对信愿的说法。不要以为我自己相信了,愿了,那是假的,你不是真信,你没有真正发愿。如果你有真信真愿,我告诉你,你不会提这个问题,你提这个问题你没有真信切愿。”(憶栖法师问答)
○印光大师相关开示选录(临终需伏粗重烦恼,临终正念重要)
四十八愿中,十念称名,即得往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此约平时说。以五逆罪大,谤法不信,此种罪障,岂悠悠泛泛之修持所能灭乎。观经五逆十恶,将欲命终,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此不论僧俗男女,但能教彼念佛者,即名善知识)教以念佛,或止十声,或不及十声,直下命终,亦得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此之十念,比平常之十念,其猛切有天渊相殊之势,故得往生也。以地狱极苦所逼,其一闻佛名,乃以全副精神为之称念。除此念外,绝无他念。虽非亲证一心不乱,然其心毕竟了无异念。当此之时,绝无有三心二意,疑信相参之心相。(《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陈薪儒居士书)
临终欲不昏沉,必须平常有真行持。平常泛泛悠悠,临终何能清白。朱荣鑫事,若非虚说,决定可以往生。一因其宿有善根。二因全家助念。助念之事,利益甚大。若不为助念,便成破坏正念。勿道无功夫之人不能往生。即有功夫之人,由家人破坏,亦不能往生。故当深劝家人同修净业,方可不致功败于垂成。或仍沉沦于生死苦海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吕智明居士书)
不于平时令彼等操练熟习,一旦汝欲谢世,彼等以世俗知见,预为瞎张罗哭泣。则汝纵有净功,可以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一经此种动作,破坏净念,决定仍复留住娑婆。则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六道受轮回矣。是以劝眷 属念佛,为最要紧之一件大事。(《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复觉明居士书民国二十三年)
○蕅益大师于《灵峰宗论》中言
《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一日乃至七日,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即得往生。’夫一心不乱,纵未断惑,可不伏惑邪?倘娑婆事业,在在牵系,遇五欲时,如胶如漆。遇逆缘时,结恨怀冤。而欲命终弥陀接引,此决不可得之数也。又《观经》云:‘逆恶之人,临终十念皆得往生。’夫临终十念,必深植善根。今逆顺境缘,便不复有正念,何况临终?且临终苦现,止藉善友提撕,今青天白日,尚不能于明师友真实格言,信受奉行,当临终时,安保善友现前?设现前开示,神识昏迷,而欲求其信解,此又决不可得之数也。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智者大师疏 知礼法师钞)
下下品名字位初心虽未伏惑,但能心念相续、称佛不散、亦为定摄。
今何判位在名字初。属下下品。……下下品人以苦逼故不遑念佛。但十念顷称彼佛名。心虽相续终不可类见日定心。因何同在第九品位。答彼由造逆及作众恶。临终苦逼得遇善友为说妙法。虽不能念彼佛三身。怖地狱故。苦切称名具足十念。既绝后恶即乘此念。托彼莲中名下下品。今论始行乐习三昧亲善知识。闻法了心。本具净土依正诸法。标心具修十六观法。故先观日令心坚住。望后诸观此当末品。彼人虽即不成事定。而能十念称佛不散。亦为定摄。复兼临终勇决之力。故得预于第九品也。(注:亦为定摄,即临终最后之际的临终特殊定境。)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录》(会性法师)
‘净土’据天台教理说有四种:佛的净土是常寂光土。圆初住、别初地,分破无明、分证法身的大菩萨,居实报庄严土。声闻人居方便有余土。凡夫往生居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有净有秽,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是秽土,众苦充满;西方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净土。未除烦恼,伏惑往生者,仍属凡夫位,但已生在净土,其他都是圣人,起码断见思惑了。伏惑往生者,住莲华内,待见思惑尽,莲花便开,未开的原因,是见思烦恼没断,烦恼种子断了,就能花开见佛,悟无生法忍,因此,往生者最少要伏惑。
世尊开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入道,但其他法门须靠自力,断见惑八十八使,思惑八十一品,才能出三界,最少须见道位,证初果才能了生死。净土法门殊胜在临终伏惑,就可往生,往生之后,修至惑尽,花开见佛,闻佛说法,证无生忍。因此,不是简单到念一句名号便可往生,起码须伏惑。假使临终贪嗔痴现前,就障碍往生。所以,平时要锻炼令烦恼降伏,不单是念佛而已,除念佛外,要审察自己贪嗔痴三毒中,那一种较强,强者先对治,令‘熟处转生,生处转熟’,使念佛纯熟,三毒生疏,伏烦恼种子,往生才有希望。念佛者多,往生者少,问题出在无力伏惑。但纵没往生,修行功德不会丧失,尚须多生修行,致于那一生才成就,不得而知!念佛要立志今生往生,莫待来生,来生是否相续,希望渺茫,因识田里充满善恶种子,到底那一类先成熟?不知道!故要把握今朝,莫空过好时光。
○《佛学问答类编·净土第十二》(李炳南)
问:念佛法门理论上虽云万修万人去,且记载上亦不乏古德生西之例,但依全体念佛众生看来,却是万中无一,因其重点在‘一心’,而末法众生,根钝智浅,‘惑’重‘执’固,欲达‘一心’,实非容易,事实上绝大多数念佛众生,不过仅能藉念佛而种善根,仍难逃轮回之教是否?如是则与修其他法门之不能即生脱六道者相类?(赵泽宇)
答:一心有暂久之别,境久者往生上品,境暂者亦不失为中下。虽此境界难得,果然深信切愿。净念常提,临终不失,即是心不颠倒,决可往生。经云:‘一心不乱’,是教人取法乎上,向有把握处去做。多人不生者,是信不真,愿不切,净念若存若亡,不能常提,如此便是心不在焉;可东可西之人,往生自无其分。修他法门,必须断尽诸惑,明心见性,方有成就,故云难行道。修净但得伏惑,即能感应道交,带业往生,故云易行道。古偈曰:‘不用三祇修福慧,只将六字出乾坤。’居士何得云相类耶?
附文:《若必一心不乱始能往生,试问能有几人得度?》(此文附注中解释了“未达名字位后心的散心念佛人临终也能见佛往生的原理”,请一并参考。)
按语:依《妙宗钞》十六观对应念佛阶位判定可知,观行位初品及以上念佛人,皆决定往生之净心,皆入念佛三昧之流。至于名字位人,净心功夫通修未修,但无决定伏惑之力,又散善难灭定业,临终情形不定,正念不定,忏罪不定,见佛不定,往生亦不定。但若能以深信切愿,保持临终相对净心,如印祖所言“无狂风巨浪”,克服临终诸境,粗重烦恼不能乱心,熬至数天或十数天最后之际,由散心正念渐入定心正念的临终特殊定境中,忏罪念佛,诸罪消灭,即可见佛,从而往生。
其他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