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佛答问 - 念佛往生问答 - 正文   │ 文章推荐
 

  印祖棒喝念佛没念好;往生净土的“自障自蔽”?

  是年冬,大吐血一次,时人命何只在呼吸间!然省察自心,一不慌张,二不恐惧,但觉佛尚未念好为憾。愈后,与一缁友朝江浙诸山,至苏谒师,禀告病危时心理。师闻之,大喝曰:“汝若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什么叫念好?十念当往生。”聆言之下,生大感泣,师破去我自障矣。由是常生自信,我决定往西方,我决不再分段生死,我已是西方人。尔后凡作事动念,均以西方人况比:彼土圣众,有是行乎?有是念乎?不合者忏去,决不稍事容留。(《印光大师永思集》之追念我的师父印光大师)

  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增广文钞《复黄涵之居士书三》)

  ○印祖对不能往生之疑的开示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欲得摄心归一,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第二要恳切至诚,第三要著实从心中念,勿只滑口读过。若再不能归一,当依文钞十念记数之法,自可易于归一也。(文钞《复朱德大居士书》)

  修净业人,以真信切愿为本。能念到一心不乱,则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乱,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则可。不得,则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与佛不相应矣。(《复何希净居士书》此弄巧成拙之大病)

  往生全仗信愿真切。若先有怕不能往生之疑,则不能往生矣。(文钞《复倪慧表居士书》)

  附文:克服往生的“自障自蔽”

  宋朝的善月大师[1]说:修净土法门的人很多,但是能通晓往生的窍诀并实际去做的人很少;口中讲净土的人很多,但是能找到其中关要的人很少。很多念佛人都不知道在往生方面有“自障自蔽”这种问题。其实这就是最关键的问题。说到“自障”,再没有比对于轮回的爱执更严重的往生障碍。而“自蔽”就是指对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等心存怀疑。如果能够把这怀疑和爱执之心断除,那么即生往生西方就不是什么难事了。这里讲得非常清楚,如果心里还存有往生的违品——贪爱世间的心,以及怀疑之心,那是根本不可能往生的。

  之后大师又说:“无为子十疑论序曰:‘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无为子”指宋朝开悟的大居士杨杰,他在为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所作的序言当中,讲到“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这句话非常重要。

  我们如果看过后代大德,包括一些净土祖师的教言开示,就能发现处处都会提到这句话。可见对于往生来说,这个问题相当关键。也就是要想真正修集往生资粮,必须断除对于世间的贪爱。我们下面就对于这个道理简单讲讲,希望大家都能断除往生方面的“自我障蔽”,修集清净的往生资粮,踏上真正的往生之路。(智圆法师 《往生之路》)

  [1]《径中径又径》:“柏庭法师曰:修净业者常多,得其门而径造者无几;谈净土者常多,得其要而直指者或寡矣。未闻有以自障自蔽为说者,自障者莫若爱,自蔽者莫若疑。但使疑爱二心,了无障碍,则净土一门未始间隔。”

  附文:诺那活佛开示

  问:修显教净土者,命终时能否往生,以愿去不愿去为断之理,已蒙上师开亦,请问命终时,应如何发愿,方可决定往生?

  答:修显教净土者,临命终时,对于一切事务,不管他亦不理他,亦不问自身四大分离痛苦不痛苦(平时念佛精进者命终时不痛苦),万缘放下,一丝不挂,将心团结为一,不使散乱,一心观想弥陀,求佛接引,如平时失足落海,求人援救,又如头发着火,扑救头燃之心一样;更要有坚固往生之自信力,我自信一定能往生,一定能蒙佛接引,果能如此发愿,无论何人一定往生。如稍存个恐怕自己功德不大,不能蒙佛接引之犹豫心、怀疑心,则一念之差,心力散乱,不能往生矣!学佛恰如打仗之理相同,决心不坚确者,往往功败垂成,决心坚确不顾成败者,终获最后胜利。命终之顷,正如打仗者,判分胜负最后五分钟之有决心与无决心耳!

  附文:夏莲居居士开示

  老实念(对治懈怠与往生疑障两种错误心行的最佳开示)

但只老实念,不必问如何。
莫管同与异,休论自与他。
只贵愿力强,那怕妄念多。
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境缘无好丑,佛号一扫过。
句句念能真,决定出娑婆。



  其他相关文章
· 已是西方人-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 为什么求来生做人比求生西方还难?
· 疑心念佛往生边地疑城;在三辈九品内还是之外?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