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佛答问 - 念佛往生问答 - 正文   │ 文章推荐
 

  印光大师对本愿法门的态度,大抵如此?

  周军博士《印光大师对弘法书籍的谨慎拣择》节选

  除了对疑伪经进行坚决剔除及对会集本持审慎态度外,印光法师对依据经典而作的注、疏、论等弘法书籍,亦予以严格拣择。清光绪末年,佛教居士王耕心曾依据魏源会集之《摩诃阿弥陀经》,作《弥陀衷论》。民国初,浙江永嘉周孟由居士向印光法师推荐《衷论》,并请翼助流通。印光法师阅后,发现《弥陀衷论》虽强调修证念佛三昧于往生西方的重要性,但其根本已背离了净土信愿往生的宗旨。不但抹杀、否定了未至一心者往生西方的可能性,而且还极易造成轻藐古德著述和追求境界的弊端。因此,立足于弘扬净土正旨的立场,印光法师建议不应流通《弥陀衷论》。此外,还有一些与《衷论》类似的书籍,如《念佛四大要诀》、《禅净言行录》、《自知录》及《法华经力》等,虽名为弘法,实则有破法之咎。因此,印光法师亦一一进行了辟驳拣除。《念佛四大要诀》系玉峰法师所提倡,它的宗旨和《弥陀衷论》正好相反,各走向一个极端。所谓四大要诀,即是指不除妄想、不求一心、不贪静境及散心念佛。其意虽极力凸显净土他力带业往生的法门特点,但却背离了佛教勤修戒定慧除灭贪瞋痴的根本宗旨,因此亦极易造成念佛人对信愿行三者之间关系的偏颇理解而导致退堕懈怠。丁福保居士曾将其收录在自己编著的《学佛捷径》一书中,印光法师见之,遂指出其弊并建议删去,以免贻害他人。《禅净言行录》系一位四川僧人所作,一九二八年,其徒持书至上海太平寺,欲请印光法师为之鉴定,并序赞流通。印光法师见其宗旨主要是参究念佛,而又不明净土信愿往生之旨,虽名禅净双修,实际却是以禅破净,遂为其说明混滥之咎令其自去。

  附文:印光大师开示,玉峰法师的“念佛四大要诀”

  玉峰法师行持虽好,见理多偏。其所著述,依之而修,亦可往生。但其偏执之语,未免有大妨碍。即如念佛四大要诀,其意亦非不善。而措词立论,直与从上古德相反。“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体背谬。经教人一心,彼教人不求。夫不除妄想,能一心乎?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岂可因不得而不取法乎?若以不得而令人不取法,是令人取法乎下矣。大势至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彼极力教人散心念,不赞扬摄心念。念佛虽一切无碍,然欲亲证三昧,能静固好。不能静,亦无妨即动而静。彼直以静为邪,谓大违执持名号忆佛念佛之旨,其过何可胜言。且念佛一法,圆该一代一切法门。而静之一字,尚隔其外。岂可谓为净宗真善知识。

  按语:净土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末法时期本是下根信众最多,故弘扬著书时,应利钝二根之需,考虑周全,不可偏废。偏重利根广谈玄妙偏重自力,断圣妙法门普被之机;偏重钝根只谈事修不涉妙理,诸多流弊,且暗藏灭法之机。后者,莲池大师曾严厉呵斥过。《弥陀衷论》就属于前者,“虽强调修证念佛三昧于往生西方的重要性,但其根本已背离了净土信愿往生的宗旨。不但抹杀、否定了未至一心者往生西方的可能性…”,末法时期钝根者众,你著书是弘法利生的,还是断人往生机缘的?印祖评《念佛四大要诀》诸多之偏,本愿法门件件在内,再加不发菩提心、不必持戒、拈去自力修持、十念业成不待临终,信即决定……,印祖的态度可想而知,本愿法门徒挂善导虚名而已。



  其他相关文章
· 如何正确理解《观经》往生后发菩提心?
· 为何说智者大师解二乘种不生,为最善说?
· 弥陀只摄善类,不及恶类;三辈往生皆发菩提心?
· 万修万人去,何以往生的人少?真修才算,还不要…
· 往生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 临终佛来接引时: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 专仗佛力,而由佛力以引发自力
· 能临终心不颠倒者,原非自力,乃全仗弥陀?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