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默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
正答云。不出一念心性者。一念具四分。一念即见分。心乃自证分。性乃证自证分。十万亿土即相分。四分不离一心。故曰不出。以心性本无外者。以心之真如性。竖穷横遍。本无内外故也。又仗自心中之佛力。接引佛心内之众生。何难即得往生也。如镜下。喻显。镜即大圆镜智。四分。镜喻自证分。镜铜喻证自证分。照喻见分。山水楼阁喻相分。层数宛然喻佛土层数宛然。并喻佛接则决定接。生生则决定生。来去宛然也。实无远近喻佛土实无自性。并喻佛来则实不来。生去则实不去。来去无性也。一照俱了。见无先后。喻四分不出一镜。感应道交。在于同时也。从时下三以法合喻也。名曰极乐亦如是。现在说法亦如是。此明依正二报。不出现前一念四分。合镜中层数宛然。层数无性。一照俱了。见无先后。弥陀圣众现在其前。心不颠倒。即得往生亦如是。明来去不出现前一念四分。合镜中来去宛然。来去无性。一念俱了。见无先后也。当知下。四总结也。字字皆海印等者。谓此经字字句句。皆是显示海印三昧。大圆镜智之灵文也。三昧镜智。皆现前一念心性之异名。理具诸法。名海印三昧。事造诸法。名大圆镜智。理具事造两重三千。同居一念心性也。
○南怀瑾开示节录
法相唯识宗说明宇宙人生的根源。演变、发展、结果。讲得很详细、很清楚。《华严》是法相宗重要的经典之一。相宗共有六经十一论。这是立宗的基础。《华严》是六经之一,说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自证分是性体。就是真如本性。就是宇宙万法的本体。“证自证分”。是本性本来具足的般若智能。般若智能证明。「自证分」这个本体。自证分好比是灯。证自证分好比是灯光。灯光照着自己,照得清清楚楚。这是自证分与证自证分的关系。我们有自体,有自证分。可是没有证自证分。自己虽然有真如本性。却不知道真如本性在那里?也不知道真如本性的样子?就像灯没点燃,没放光。自证分是真如。大乘经上说。真如不守自性,就生起无明。无明是动相。就是一念求的念头。这个念头非常细。凡夫决定觉察不出。它还在三细相之初。即使八地菩萨见到三细相。而它是三细相的根源。八地菩萨也见不到。等觉菩萨见到。因为这一品是生相无明。破除这一品就圆成佛道。这就是此处讲的“见分”。一念祈求的心。这个念头从细念至粗念。虽说粗念。还不是我们能觉察到的。只是比最微细的粗。从一念不觉变成无明,这就粗。无明里一念祈求。就变现出见分。见分是从无明变现的。就是能思惟想象的这个心。现代科学家讲。人的身体分为两部分。一是肉体,一是精神。精神这一分在佛法是见分。肉体这一分在佛法是相分。相分是物质,精神是见分。科学家称之为能量、能见。真性里确实没有物质。由于能见。就变现出幻相。这就是我们讲的物质。物质是从见分变现的。见分为缘。都是自证分变现的。见分是虚妄的。能见是虚妄的。所见的境界相还是虚妄的。自证分中本来没有这些东西。佛在经论中将此事讲得很详细、很透彻。现代科学家已证明宇宙中没有物质存在。他们发现。所有物质都是波动的现象。这与佛法说的非常接近。本经告诉我们。能见的,就是能取的。皆属于见分。见分的作用是心法。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能见空。这个意思不算太深。我们能体会得。过去已经过去了,再也不会回来。未来还没来,怎能得到。说现在,现在就过去了。佛告诉我们。一切万物都是因缘生法。佛法也是缘生之法。凡是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换句话说,所得的,也是一场空。能得之心。所得之法全是空的。若从此处觉悟。证自证分的般若智能现前。就能见到自证分。表解说“见分”,“能见相”。法相宗称之为“转相”。它会转变。因为会转变。所以佛在经上教我们修行的方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是真实的智能。生心是转境界。生的是善心,转善境界。生的是恶心,就变成恶境界。生的是净心,就变净土境界。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变。我们会变。刹那刹那的变。“相分”,“所显相”是所变的。就变成“境界相”。
○憶栖法师开示节录
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想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此识教化非无识也。复次微识极微细过于微尘。此微尘识不可睹见。如来威神入彼教化皆令得度。
佛问弥勒菩萨,我们凡夫不是有念头吗?起心动念的念头。佛就说凡夫这一个念头里头,里头细分,详细再去分,就像一粒沙子你再去分,仔细去分它有多少个念头组成这一念?弥勒菩萨就讲了“一弹指”,一弹指这么长的时间,这一念,起一念一弹指。里面“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个单位,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个十万就是三百二十兆。我们都算过三百二十兆,兆是亿万,亿万是兆,三百二十兆就是一弹指。“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质世界,所以这个要讲形形有识、“形皆有识”,形里头就有精神世界,精神世界跟物质世界可以说是同时起源的,精神有物质、物质有精神决定分不开,它是一不是二。所以我们讲唯物、唯心都偏差,它是合一的、它是和谐的,它不是对立的。人起这么一个念头,里面有这么多微细的念头。这小念头中有物质,有物质的现象。这个物质现象是什么?就是宇宙,这个现象就是宇宙。
一念遍法界
我们每个念头确实就像贤首国师《还源观》上所说的,念头才动周遍法界。这一念影响之大,我们没觉察到,佛菩萨看得很清楚。一念才动出生无尽,出生是现象,出生的现象无量无边、无尽无数,也是周遍法界。……
你看《还源观》上讲的三种周遍,第一句告诉我们,“周遍法界”,那是说什么?我们起心动念。……
我们在《还源观》上看到,显一体,起二用,底下很精彩,示三遍。无论是一念,这一念是精神法界,一尘,微尘,是物质法界,一念、一尘都是周遍法界。什么周遍法界?现在我们讲的波动,这个波动周遍法界,一念就是一个波动。这个一念,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我相信有人身体很健康,年轻人弹得很快,至少一秒钟可以弹五次。要以一秒钟五次来说,一秒钟里有多少念头,我们讲这个波动,多少次?一千六百兆,太微细了。一念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一念立刻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这是佛家的宇宙观,是真的不是假的。
○一尘含法界,一念遍十方
圆悟录一曰:“一尘含法界,一念遍十方。”虽是一极小之微尘,然如开启智眼以观时,则知其中包含着全宇宙(法界)。《华严经》中的《净行品》描述佛的最高境界为:“彼一尘内众多刹,或有佛或无佛。或有杂染或清净,或有广大或狭小。或复有成或有坏,或有正住或傍住。或如旷野热时焰,或如天上因陀网。如一尘中所示现,一切微尘悉亦然。一粒微尘中有无量刹世界,而无量世界又各具有染净、广狭、有佛无佛等不同情形,犹如‘帝网。”
○我心佛心众生心,互具互遍,皆遍法界
圆门者,天台性具圆顿法门云,现前念佛介尔之心,具足百界千如,三世间三千诸法。即空假中,更有各具互具之义。以趣举一法,即法界之大都。互具各具,互融互摄。参而不杂,离而不分。一多自在,不相留碍。故辅行云,学者纵知内心具三千(各具义也。),不知我心遍彼三千。彼彼三千,互遍亦尔(互具义也。彼彼者,一彼彼佛,一彼彼生。心佛众生,皆有各具互具之义)。如帝网珠,交彻融摄,重重无尽也。然此一念,所以能尔者。以全性起修,全修即性故。四明尊者云,法界圆融不思议体,作我一念之心。亦复举体作生(九界也),作佛(佛界也),作依(器世间也),作正(五蕴世间也)。且趣举一法,尚复具足。况念佛之心乎。(《续净土生无生论》)
○彻悟禅师语录(法界圆融体作此一念,故念必遍摄法界)
知现前一切万法,但唯心现也。圣言量者,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千经万论,皆如是说。已约现等三量,楷定唯心。更约事理二门,辨明具造。谓由有理具,方有事造。理若不具,事何所造。所以理具,但具事造。离事造外,无别所具。由有事造,方显理具。事若不造,争知理具。所以事造,只造理具。离理具外,别无所造。只此一念心中,本具十界万法。即此一念随缘,能造十界万法。…现前一念心之自性,即本有真心也。以现前一念,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随缘,终日不变。离此现前一念之外,岂别有真心自性哉。古德云,威音那畔,不离今世门头。众生现行无明,即是诸佛不动智体。…一切万法,既唯心现,全体唯心。心无彼此,心无分际。于十界万法,若依若正,假名实法,随拈一法,皆即心之全体,皆具心之大用,如心横遍,如心竖穷。以唯心义成,唯色唯声唯香唯味唯触唯法,乃至唯微尘,唯芥子,一切唯义俱成。一切唯义俱成,方成真唯心义。若一切唯义不成,但有唯心之虚名,而无唯心之实义。…于十界万法,随拈一法,无非即心全体,具心大用,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离于四句,绝于百非。独体全真,更无有外。弥满清净,中不容他。一法既尔,万法皆然。各约诸法当体,绝待无外,是为绝待。又以十界万法,各各互遍,各各互含,一一交罗,一一该彻,彼彼无障无碍,各各无坏无杂。如当台古镜,影现重重。如帝网千珠,回环交摄。此约诸法迭互相望,是为圆融。(附:天台唯色说。此为天台圆教唯心义,而他宗唯(真)心论,只是天台别教唯心义。依天台圆教唯心,方有天台唯色唯尘以至“唯念”等唯义。凡夫随缘起一妄念,虽言是妄,但仍是即心全体而作,因真心之体横竖遍穷法界,妄心与真心同源同体,故此妄念亦必遍摄法界。诸佛及其他众生不在自心之外,故而此妄心亦必遍含遍摄十方诸佛一切众生心念。推而广之,自心他心一切众生心皆各各互遍,各各互含,念念皆遍法界。佛知一切众生心念及他心通原理皆在此处。)
其他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