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佛答问 - 外道魔障问答 - 正文  │ 文章推荐
 

佛怨


今之口谈大乘,自命悟道,谓我即是佛,何必更去念佛。烦恼即是菩提,何必断烦恼。淫怒痴即是戒定慧,何必断淫怒痴,由是之故,出言则高于九天之上,行事则卑入九地之下,如斯之流,名为佛怨。(《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有人说:‘法由心造,心即是法,佛由心作,心也是佛。’这话有道理吗?

这是一种经不起分析考究的说法。首先‘法由心造’这句话是唯识派的观点,并非佛家的共同观点,这句话若从字面义理解,就会陷入种种矛盾。‘法由心造、心就是法’的说法,更是逻辑错误。‘法由心造’因此‘心就是法’,这种说法如同说‘人造房子,房子就是人;人修路,路就是人’一样,能说得通吗?‘心’是能感能知的意识,‘法’除了心法还有色法和不相应法,‘心’能认识‘山河大地’,但‘心’不是‘山河大地’,即使是把外境客观存在看作主观熏习物质意识外现的经典唯识论,也不会犯这样的逻辑矛盾。‘佛由心作,心也是佛’的说法,同样是错误的。‘佛’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心作’,因为发心、修行都离不开心的作用,但‘心也是佛’这句话是说不通的。如果说‘心是佛’的话,六道众生都有心,六道众生不都成了‘佛’了?学佛还干什么?‘心’有佛心、魔心,但心本体既不是佛,也不是魔。如果心的本性是‘佛’的话,就没有众生,就不必要学佛;如果心的本性是‘魔’的话,学修也改变不了本性,学佛也等于白学。‘佛由心作’的真正含义指的是心的可塑性,说人经过学习心可以变好,可以成佛。这就是说,玉经过雕琢,可以变成珍贵的玉器。但不能说:‘玉就是玉器,玉就是玉佛。’这中间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佛法是建立在理性思辨基础上的精细智慧,不能随意乱说。(《居士学佛100问》)

按:此书有关圆教观点,略逊一筹。该书还有其他文章,并不符合大乘圆教。若以始教观点否定终教,若以藏通别教义否定圆教,就是以不了义教否定了义教,学佛人当注意。若依圆教,身土本是不二,无情亦可作佛,山河大地尽是法身。六道众生本来是佛,理即佛也,须知六即佛之理。是心作佛,偏指修德;是心是佛,言其性德。全性起修,全修即性,成究竟佛虽不离修证,但其性德非是修证新得。无修之修,无证之证,圆觉经提出作任止灭四病,正是破修证之相。心之性体,绝待圆融,或言自性、法性、佛性、性德、真心、真如、实相、一真、不二、如来藏等词,皆属真谛中事,非是俗谛佛魔相对之佛,须注意语境差别。

佛法教示我们不要执著,那么积聚功德及智慧是否也是一种不应有的执著呢?

这种见解把佛法概念完全混淆了。佛陀教示我们不要执恋自身、不要有我执、不要执恋世间福乐及不要执万事万物为自性实有,这不代表说我们不须执著止恶行善及执著于利益众生之事业。修持的人总有个动机,这动机可以是不堕三恶道,或是解脱生死,或是为令众生之利益而要成佛,总不会毫无目的而精进修持的。如果你说不执著行善,不须止恶,那便能成佛的话,可说是颠倒因果教法的邪见。也有人把‘空性’完全歪曲误解了,以为‘空性’就是‘没有’。那么的话,善也不存在,恶也不存在,佛陀不存在,凡夫也不存在,一切都不存在。这是外道思想,并不是佛陀的教法。如果这观点成立的话,你就毋须理会众生之死活,也不需行善止恶及修行了,更不需上班及吃饭。(《居士学佛100问》)

按:学佛人努力精进修持,属于善法欲。善法欲,指缘无漏法而起之贪欲。俱舍论言:“若缘无漏,便非过失,如善法欲,不应舍离。…住下地,心求上地,是善法欲,非谓随眠。”即以善法欲为小乘之善,大乘则认为皆系染污。对于初学新修之人来说,善法欲是修行前方便。

明年五十九岁,运气不好,请问念佛能消灾过运吗?

除非短命,谁不经过五十九岁。你说运气不好,那是世俗的迷信。学佛的人要有正知正见,哪能相信那些荒唐的无稽之谈?经上说:‘至心念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如果能够诚心念佛,哪有不能消除的灾难?如果相信那些世俗的无稽之谈,念佛就没有诚心。(李炳南《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按:有些灾难若属定业者,须修定善方能转变)



  其他相关文章
· 外道论佛之过
· 什么样的念佛人才能得到诸佛真正的护念?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