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居士《净修捷要报恩谈》
第十三拜
“一心观礼,六字统摄万法,一门即是普门,全事即理,全妄归真,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广学原为深入,专修即是总持,声声唤醒自己,念念不离本尊,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刚才都是说“不二”。这里头一上来,就一句“六字统摄万法”,这六个字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只有简简单单六个字,但是这六个字统摄万法呀!万法,八万四千法门,万法就超过一个数量,极言其多,就是一切呀!所以这六个字就是“统摄一切法”。“一门即是普门”,你念佛是“一门深入”;你念佛,(如)《普门品》普门示现,佛现种种、阿弥陀佛现种种身来救度哪,这一个法门就是普救、普度、普现,这个“普门”哪。这个理由、理论就是《华严》,“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一和多,在《大经解》里头,特别把“十玄”,《华严》里头有“十玄”,一里头有多;小里头包括大呀,须弥山包括很多芥子,而这个芥子能包括须弥山,小中包括大;短时间包括长时间,一秒包括一年,不但一年有若干秒,一秒就包括一年哪!这些道理,“延促是同时”,都把咱们这个情和见(破除了)。我们这些见解,我们认为的这些常识,这些客观的,好像是“唯常识论”,以为这个常识就是真理;其实常识是你三度空间、你可怜的生物,你所接触到的这一点点,那怎么是真理呢?
附注:
徐恒志老居士在《书简节录》答保定胡居士信函中有言:“又法门无量,息妄则一,果能一门深入,自可由一门会入普门,故不必到处趋求。”(徐老居士当年受托,为念公《大乘无量寿经解》原稿做校对工作,历时一年,校稿七次,与念公书信往来几十次。)
其他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