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佛文集 - 黄念祖文集 - 黄念祖居士问答 - 正文   │ 文章推荐
 

发菩提心是明正因;随事发心,顺理发心


无量寿经答疑节录

海东元晓师(朝鲜人)《宗要》云:“发菩提心,是明正因。”又云发菩提心有二:㈠随事发心。“烦恼无边,愿悉断之。善法无量,愿悉修之。众生无边,愿悉度之。……此心果报虽在菩提,而其华报,在于净土。所以然者,菩提心量,广大无边,长远无限,故能感得广大无际依报净土,长远无量正报寿命。除菩提心,无能当此。”㈡顺理发心。“信解诸法,皆如幻梦,非有非无,离言绝虑。依此信解,发广大心。虽不见有烦恼、善法,而不拨无可断可修。是故虽愿悉断悉修,而不违于无愿三昧。虽愿皆度无量有情,而不存能度所度。故能随顺于空无相。如经言,如是灭度无量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如是发心,功德无边。设使诸佛穷劫演说彼诸功德,犹不能尽。”

元晓师《宗要》里头讲了菩提心的内容,也就看出来了,慈悲、智慧、愿力。“发菩提心,是明正因。”又云发菩提心有二:一个是随事发心,一个是顺理发心,这就跟密宗的提法很像,密宗的提法:一个叫做行愿菩提心,就是随事发心,在事上发心。一个顺理菩提心,密宗叫做胜义谛菩提心,就是第一义谛菩提心。这两个心都发才是具足的菩提心。但是只能随事而发菩提心,也很好,也很难得,也得殊胜之果,但是那还不是究竟果觉的正因。要取得究竟的果觉,要成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就须要发起胜义谛菩提心,也就是要发起顺理的菩提心。…

《观经》说:“欲往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又说:“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这是《观经》的话,这三心搁在一块就是菩提心。至诚、深心,涉及一切善法,回向发愿,度尽一切众生。《无量寿经》中三辈往生,都要发菩提心;《观经》中也说修行要发菩提心。下面再引密宗的话,现在很多人都想学密,实际都搞错了,认为密宗有些很奇怪的相,有些很奇怪的法器,就觉得它一定有一个秘诀,我如果得到这个秘诀,得到这个密法,我就成佛很快,这都是邪见。密宗之所以得果殊胜,能即身成佛(身是身体的身),就是密宗特别重视发菩提心。禅宗说,迷就是众生,悟了就是佛。“祗这心心心是佛”,这是布袋和尚的话。是心即是佛,你悟了心,你就是佛。没有说这个身就是佛,密宗就说“即身成佛”。密宗的特殊之点就是因为有那些奇怪的相吗?当然不是,密宗的菩提心很深入。其教典《菩提心义》云:“菩提之心,成佛之本(要想成佛,根本就是菩提心)大事因缘,莫过于此。”佛之出现于世,是一个大事因缘,大事因缘中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事情了。所以重视菩提心,不是光重视要真发。…

古代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以发菩提心为正因,念佛为助因。一种说法是以念佛为正行,发心为助行。两者对立面的意见。莲池大师《疏钞》中和会之曰:“还以持名为正行,复以持名为发菩提心,则双取两家而和会其义也。”今崇“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本经之宗。正是双取两家,复又摄归名号,正与莲池大师之意相契。且此八字,展之则为彻悟禅师之教曰:“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约之则为蕅益大师所倡之“信愿持名”。《弥陀要解》以信愿持名为宗。并云:“信愿持名为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又“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大本阿弥陀经(指《无量寿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可见“信愿持名”与“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正是同旨。蕅益大师以“信愿持名”为小本之宗。大小两本,宗旨应同。故今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大本之宗。正是遵奉蕅益大师之垂教也。



  其他相关文章
·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必得往生净土?
· 这样发心,就说你发菩提心了(最基本)
· 深信发愿,即是无上菩提心(弥陀要解)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