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答疑节录
《合赞》对“与世超异”中的“世”字别有一说,它说在登地以前都称世间,登地的菩萨才称出世间。所以《阿弥陀经》讲“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这个世间也是讲的这个世间,不是说人难信、畜生难信、天难信,是阿罗汉、缘觉,地前的菩萨都难信。所以真能信净土的人就要知道,你自己应该觉得肩上很有责任,不要太低估了自己,一切世间难信的我能信。那就要知道自己不是小器,是个大器。你很大的一个器在海里只舀了一滴水来,你不辜负你这个器。所以这么来看就是地上。因此,他这个“此德孤出”就很深了。我们也不能就满足于泛泛的这种情况,我们的修持也要走这个道路。所以沙门的定义,要“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为沙门”。这个有为法你理解了不受用,现在大家弄的都是有为法。你得了解无为法,识心达本才叫做“沙门”。所以大家要知道,我们不要随着世间的很多说法,当作至理名言,把佛教庸俗化了,我们要还它本来面目。
《合赞》用一个疑问的话,他也觉得法藏比丘超过登地以前的种种世间,所以他这时的发心大约是地上菩萨的发心,未敢肯定,因为中国的净影说:“今寻发无上心,是地前世间行,下我发无上正觉之心,是地上出世间行。”这样寻发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地前的世间行,在登地以前。地前三贤位:十信、十住、十回向,三十个位次。虽然叫贤,称为内凡。三贤以下还是外凡,所有凡夫都是外凡。他说这时的法藏还是地前的哪个位次,后来发的四十八愿,才是地上的出世间行,他把这个分成两段。但是昙鸾、嘉祥、善导与《甄解》都认为法藏此时已是登地的菩萨。《甄解》就破《净影》之说,他说:“说有前后,发心无有二。唯是一发心也。”说是前后两度法藏都在发心,但是法藏所发的心没有两个,是一个。所以他主张这时法藏已经是地上菩萨了。《甄解》复云:“其龙树大士为初地,或为八地,……亦是从果向因,大与诸师别也。”意思就说,龙树认为法藏或者是初地、或者是八地,这个之间不肯定,总之法藏是从果向因。
补注:文中地前三贤为内凡位的说法,是为天台别教之说。古大德注疏中往往就佛经中某些阶位问题会有出入,这时天台判教是必须要考虑的,若以天台圆教阶位划分而论上文,恐怕会另有说辞。
其他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