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佛文集 - 黄念祖文集 - 黄念祖居士问答 - 正文   │ 文章推荐
 

心心回向,回向发愿心中,是否兼有菩提心?


无量寿经答疑节录

“心心回向”。“心心”是没有杂染、清净本然、真实纯正的心,心心相续、净念相继的心;“回”是回转,“向”是趣向。把自己所修的功德使它趣向于自己的期望,就叫“回向”。《华严大疏钞》说:“回者转也,向者趣也(趣向)。转自(己的)万行,趣向三处,故名回向。……三处,谓众生、菩提以及实际。”把自己所有功德都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回向于菩提求无上正觉,要求实际,明心达本,这叫回向。昙鸾大师《往生论注》:“回向者,回己功德,普施众生,共见阿弥陀如来,生安乐国。”普同众生共见阿弥陀、往生极乐是自己的期望,用自己的一切功德来求达到这个目的,就是回向。《往生论注》所说,正与本经配合。“愿生我国”,正是回向的所期,愿我一切众生“同生极乐国”。

按语:把“自己所修的功德”趣向“众生、菩提以及实际”、“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回向于菩提求无上正觉”、“回己功德,普施众生,共见阿弥陀如来”,文中几处解释,都在诠释发菩提心。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曾言:“…回向发愿心,又言回向者,生彼国已还起大悲,回入生死教化众生,亦名回向也。”由此可见,善导大师释回向发愿心,也兼有发菩提心之意。依《无量寿经》三辈往生皆发菩提心,念佛人若想往生必发菩提心。黄老大经解中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不但为本经之纲宗,实亦为一大藏教之指归也。”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中言:“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中释往生三资粮之愿心必与四宏誓愿相应,必随顺菩提正道,即昙鸾大师的顺菩提门。通观净土三经,大经小经皆言必发菩提心。至于观经,若依文解义,会有不发菩提心的情形,也有往生前与往生后发心的不同。有些法师提倡念佛不必发心,多是源于此处。本愿法门不讲发菩提心,是将其作为自力修行而拈除的。以下提出几点可供参考:

一、观经下三品经文中虽并未明写往生前须发菩提心,但有念佛灭罪之意。世尊明白:“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下三品恶人若想往生,必须念佛灭罪。有个很关键的问题——只要称念佛名就灭罪吗?什么心态的念佛都能灭罪吗?演员依台词而念佛,以杀盗淫妄贪嗔痴慢人我是非等心而念佛,难道也能灭罪吗?显然不能。真实灭罪,必须修德真实,生出真实功德,方能灭罪。慈云灌顶大师《念佛人一百种果报》中所示,头三条念佛人堕三途。有人虽能形式上也在念佛,但其果报却在三途,以其心恶故。有人念佛只得福德,不生功德,同样不能灭罪。当人通过念佛等修行,令其心境随顺自性善而向上提升,方可言有真实功德。反之,若心境不动,或有福德,但不生功德;若心境下堕,功德福德不生,反生诸罪,念佛只结未来得度因缘。《往生论注》中所示,只贪图快乐而求生,绝不能生,因为自私贪图属十恶,是鬼道引业,以罪心而念佛,如何与极乐大乘善根界相应?总之,念佛能真实灭罪者,虽不明发菩提心,其心亦必暗合菩提正道。印祖文钞中就曾有针对开示,下三品生者实已具足菩提心矣。

二、极乐是大乘善根界,二乘种不生。念佛法门是大乘佛法,虽然法门三根普被摄众极广,又发菩提心也有深浅,名字位及观行位相似位皆可言发心,作为念佛人真的一点菩提心也不必发吗?关于二乘种不生,某些法师也有争议。智者大师《观经疏》中解释为:二乘回小向大得生,下三品临终发心得生,或退菩提心得生。退菩提心得生,是指往世曾是大乘修行人,后来退堕了,今生缘熟,念佛得生。

三、小经中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此又一要点。净宗祖师注解中言,发菩提心而念佛,方称大善,为善中之善,福中之福。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中言:“文中多善根,全在发菩提心。”印祖曾有开示:“虽也念佛,但因发心不等,道业功德天壤之别。”五逆十恶之徒,临终若不生悔改,仍无惭无愧,试问,以此心而念佛能生大善大福?能灭罪?能转地狱相而成往生相?心不转何能转境?难道佛善恶不分?本是恶人,临终佛迎时却称之为善男子?

四、发菩提心可依天台六即佛而论其境界阶位,即名字位发心,观行位发心,相似位发心等,皆可名为发菩提心。有人误会,发菩提心者必须做到布施眼睛等器官,方是真实发心,此种说法过于极端。确实,发心有真有伪,有退不退之别,可对应具体阶位。智者大师《观经疏》中会通九品往生前后发心之不同时,用的就是以修证论发心。真实发菩提心者,柔顺忍位菩萨,方名真实发心,不退转故。相似位菩萨方能真正做到行不退。舍利弗布施眼睛后退失菩提心,就是未证到行不退的缘故。若依智者大师一行九品说,念佛人若能修至观行位发心,若信愿真实,即已证决定往生自在往生。名字位发心,通修未修,若能信深愿切,临终至诚念佛忏罪,因缘具足亦能往生。如果非要以能否布施眼睛等器官来衡量一个人发菩提心与否,胡乱为难念佛人,只能说此人别有用心。名字位念佛人虽一时不能如是行持,但有助人为乐之心,有功德回向普愿大众皆同往生之心,有往生极乐不为个人,能倒驾慈航再度众生之心,皆可言具足菩提心。另外,很多愚夫愚妇虽然不知菩提心是何物,但本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也知念佛往生不为个人,这类人实已暗合菩提正道,也属具足菩提心。

念佛人常用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很多人每日功课后常以此偈回向,只要回向心真实,此人已发菩提心竟!



  其他相关文章
· 至心信乐,如何才是至心?十念该怎样念?
· 如何正确理解《观经》往生后发菩提心?
· 伪菩提心: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多为名利
· 深信发愿,即是无上菩提心(专属净宗发心)
· 这样发心,就说你发菩提心了(最基本)
· 何言念佛人不发菩提心?
· 念佛、忏悔、功德、灭罪、菩提心之间的关系?
· 万修万人去,何以往生的人少?真修才算,还不要…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