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答疑节录
“一念净信”。本段全盘托出净土法门不可思议的体与用。经中极言“一念”的重要,慈舟老法师为本经作科判,特别提出往生极乐的一心三辈。老法师顶门上有金刚正眼,才能开显前人所没有说明的内容。本经与科判关键在一心,所以在这里应深入参学。笔者认为这个“一”字不宜只看成是数目字(一、二、三……)中的一个数“一”,而应看成它是代表“不二”的圣义谛(真理)。
《维摩诘经》主要阐扬了不二法门的妙要。因为“二”就有“差别”、“对立”、“矛盾”等等情见。出生差别,由于“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应注意这里的“一”字,真如之中万法皆如,一切都如,也就是一切如一。这个“一”正是“一念”的一字。所以《大智度论》说:“行般若波罗蜜者,一念能散十方一切如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大地诸山微尘。”就是说修习智慧到彼岸的人,能把十方一切像恒河沙那样多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大地与诸山所有的一切微尘,在一念之中散尽。为什么“一念”有这样大的力量?正由于“一念”契合了真如。所以彭际清居士说:“一念至诚回向,即得往生。行者诚能于一念信入,何须更论种种功勋。”
○智者大师疏 知礼法师钞《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相关节录
大师得意,乃约三位判乎九品,则何机不摄,何行不深。乃由妙解大小观行善恶之业,全修即性,一一具于四种净土。但能回向,随功能显四种乐邦。如是说者,多约一行,随功浅深历于九品,亦自有人节节改行历于九品。若以三位定其高下,改与不改,皆悉不滥。
按:智者大师判法可称“一行九品”或称“一心九品”。依照平时主修行门,或念佛,或观想,或忏悔,或禅定等等,按其修行境界对应三位而判九品人(即内凡位、外凡位、悠悠凡夫三位),通常依六即佛而言名字位、观行位、相似位对应九品人。对于发菩提心,或三资粮之信心,仍然可以作为行门而论其九品,即六即位而论发心或信心的深浅。蕅益大师也曾有过类似开示,在《占察善恶业报经》疏钞中依照天台六即位而论“至心”之浅深。哪种阶位的至心终不能获清净善相;哪种阶位的至心能获善相,但多是冥益;哪种阶位的至心可多分兼得诸余好相;哪种阶位的至心可令其方证不退,蕅益大师都解释得清清楚楚。讲座中黄老是依照维摩诘不二之意来论慈舟老法师的一心三辈。其实,还可以从“一心”的境界功夫而论其三辈。例如不是专修净土,而是修学其他大乘法门的大德,可依其心行境界功夫而判其一心三辈。此种解释同于智者大师的一心九品说。
其他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