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答疑节录
显发心有异者,今谓行者,修因发心具其三种:一者,要须识达有无。从本以来自性清净。二者,缘修万行,八万四千诸波罗蜜门等。三者,大慈悲为本。恒拟运度为怀。此之三因,能与大菩提相应,故名发菩提心。又据《净土论》(即《往生论》)云:今发菩提心者,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者,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者,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今既愿生净土,故先须发菩提心也。……
再有《净土论》(《往生论》)所说:“今发菩提心者,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者,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者,即是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今既愿生净土,故先须发菩提心也。”此心初看,我们往往就容易觉得,好像前头要真实心,要能识达有无种种的难一些。实际是不然。因为净土往生法门是一个难信之法。所以夏老师在会集本里就把玄奘这个“极”字摄进去了,净土法门是极难信的法,信心未生,何能发心。所以你要摄受众生生极乐世界,自己要求生净土,这个信心很希有。
《阿弥陀经》:十方诸佛都称赞本师,于五浊恶世,“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又本经〈独留此经品〉里:“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受”是接受,“持”是奉持,听了本经,能信、能乐,愿意受持,难里面没有再比这更难的了。这就表明能信净土,实在是一切世间的难中之难。难能就可贵,于此难信的你能信,这就是大智。信和智是一致的,信和清净也是一致的。顺着这个信心,发起要成佛度众生同登净土这样的愿,悲智都有了,这就是发了菩提心。但能真实的信受,自然能发如上之心。要“真实”的信受,一般人只能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我往生是好。我常常说,有的人念佛就是为了消灾免难今生要好,愿他死了之后也要好,总是个人打算,你生不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切愿都是利他的大乘法,发了大乘的心哪!能真实信受这个法,才能够发这样的心。这又是净宗殊胜之方便。如《弥陀要解》云:“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是以念佛之人,必宜早生信愿,是即发菩提心也。
其他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