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孝亲网 - 学佛文集 - 黄念祖文集 - 黄念祖居士问答 - 正文   │ 文章推荐
 

至心十念怎么念?如遇恶贼 如堕水火 如救头然


无量寿经答疑节录

念老在《无量寿经讲座》第四十九集中说:“何为至心十念?《无量寿经宗要》引什公之譬喻:譬如有人,值遇恶贼,直来欲杀。其人勤走,渡河求免。尔时但念渡河方便。“但有此念,更无他念。当念渡河,即是一念。此等十念,不杂余念。行者亦尔,若念佛名、若念佛相等。无间念佛,乃至十念,如是至心,名为十念。”所谓“至心”,如上喻中过河的人,后有追兵,前要过河,此时心里别的都不想了,就想怎么过河?是脱衣裳还是不脱衣裳,想的就是这件事情怎么渡河,这就叫做至心。

如是念佛,能够相续至十念,临终能行,决定往生;乃至于一念,念心纯固,亦得往生。因为这样的念是暗合道妙,巧入无生,自然而然就合乎这个道妙,很巧妙的入到无生。所以五逆十恶,临终念佛,乃至一念,也可以往生。正显弥陀本愿的不可思议功德。这是法藏比丘五劫思惟之果,一切度生方法即在于此。只有这个方法众生才能出生死,尤其是现在,那离开求生净土是不可能了。以称名故,顿离妄惑,入理一心。若能契理,众罪消灭,即生极乐,登三不退。若非方便中之究竟方便,圆顿中之最极圆顿,何能臻此。今净土法门,能令恶逆凡夫,暗契一心,所以阿弥陀佛,号为大愿之王。

○印光大师开示选录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惜人不肯真实思想耳。地狱之苦,比水火之惨,深无量无边倍。而想水冲火烧则悚然,想地狱则泛然者。一则心力小,不能详悉其苦事。一则亲眼见,不觉毛骨为悚然耳。

倘汝心先邪,则以邪招邪,何能令彼远离不扰也。他心通,鬼神虽有,小而且近,若业尽情空,则犹如宝镜当台,有形斯映。汝不至心念佛,而欲研究此之真相,不知此心,便成魔种。譬如宝镜,无丝毫尘垢,自会照天照地。汝之心被尘垢封蔽深固,而欲得此,如尘封深厚之镜,断不能发光,或有发者,乃妖光,非镜光也。此事且置之度外,如堕水火,如救头然以念佛,则无业魔不消矣。

念佛之人,必须生真信,发切愿,决定现生求佛加被,到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平时念佛,如丧考妣,如救头燃。又须以此法门,随分随力,与一切人说。又须事事尽己职分,便可满愿。

○如救头燃地念佛

好像被大水冲、被大火烧求救般迫切,好像头发着火了要赶紧扑灭般紧急地念阿弥陀佛,那么“无业魔不消”,没有业障、魔障消不掉的,双重否定即肯定,所有业障、魔障都消掉了。如果晃晃悠悠、心不在焉喊几声,肯定无济于事。着力点是“如入水火、如救头然”的心情。祖师的开示我们不是字面上念念就过去了,而是要去做,去落实,内心真正生起救命般的感觉,这种感觉推动我们念佛。痛念无常,靠着一句佛号,如须弥山相似,一切境缘,无能摇动。



  其他相关文章
· 下页:十念佛号而能往生,正明在心,在缘,在决定?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