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答疑节录
又有人听说临终十念、一念也行,觉得很容易,就下定决心等临终再去念十念。这个想法是不行的。《安乐集》破之曰:“十念相续,似若不难。然诸凡夫,心如野马,识剧(甚于)猿猴,驰骋六尘,何曾停息。各须宜发信心,预自剋念。使积习成性,善根坚固也。如佛告大王,人积善行,死无恶念。如树先倾,倒必随由也。若刀风一至,百苦凑身。若习先不在怀,念何可办?各宜同志三五,预结言要。临命终时,迭相开晓。为称弥陀名号,愿生安乐国。声声相次,使成十念也。譬如腊印之泥,印坏文成,此命断时,即是生安乐国时,一入正定聚,更何所忧。各宜量此大利。何不预剋念也。”要是平常没有修持,临终怎么能有十念?临终为什么肯念呢?《弥陀要解》说:“若无平时七日功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纵下下品逆恶之人,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
由上可见,一心之境甚为幽深。是故本经,宗于专念。蕅益大师说:“现前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超情离见,何劳说妙说玄。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你现前一句所念之佛,本来就超情离见,不用再说玄说妙、说这说那。“只贵信得及”,真正能相信,这一句就是一切法门、一切咒、一切戒律、一切善都在里头。“守得稳”,不为外面邪风牵引;“直下念去”,就这样一句一句直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五万、三万”,你看蕅益大师这个数,最少是三万。
现在我把它降低念一万,连一万也不肯念那就不好办了。又想得结果,又不想用功,这是自己骗自己。“以决定不缺为准”,既然定了,就一天也不能缺。“毕此一生”,这一辈子绝不改变。“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如果不得往生,三世诸佛都是诳语。当然这里有前提,必须正信,真正信愿持名,那么一定往生。”
其他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