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学文集 - 莲池大师文集 - 竹窗随笔 - 正文   │ 文章推荐
 

  李卓吾

  演莲法师《竹窗随笔白话注译》

  或问:“李卓吾①弃荣削发,著述传海内,子以为何如人?”答曰:卓吾超逸之才,豪雄之气,吾重之。然可重在此,可惜亦在此。夫人具如是才气,而不以圣言为量、常道为凭,镇之以厚德,持之以小心,则必好为惊世矫俗之论,以自娱快。试举一二:

  卓吾以世界人物俱肇始于阴阳,而以太极生阴阳为妄语。盖据易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而以天阴地阳、男阴女阳为最初之元本,更无先之者。不思“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同出夫子传易之言,而一为至论,一为妄语,何也?乃至以秦皇②之暴虐为第一君,以冯道③之失节为大豪杰,以荆轲聂政④之杀身为最得死所;而古称贤人君子者,往往反摘其瑕颣,甚而排场戏剧之说,亦复以琵琶⑤、荆钗⑥守义持节为勉强,而西厢⑦、拜月⑧为顺天性之常。噫!大学言:“好人所恶,恶人所好,灾必逮夫身。”卓吾之谓也。惜哉!

  【注释】

  ①李卓吾:明朝李贽,号卓吾。福建晋江人。曾任云南姚江知府。后弃官,公开以“异端”自居。寄寓湖北黄安、麻城,日引士人讲学,杂以妇女。卑侮孔孟之道。晚年北游济宁等地,为给事张问达所劾,下于狱中,自刎而死。

  ②秦皇:即秦始皇。姓嬴,名政。为实行专制统治,销毁民间兵器,焚书坑儒,严刑苛法,以致民不聊生。

  ③冯道:五代时河北人。字可道。年少好学,能诗文,长于行政事务,而不问军事,不卷入权力倾轧,明哲保身。历事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姓十君,在相位二十余年,未尝谏诤,自号“长乐老”。曾作《长乐老自叙》,陈己官爵以为荣,人皆鄙之。

  ④荆轲、聂政:二人皆为战国时的刺客。荆轲因刺秦始皇不遂,被杀死。聂政入相府刺死相国侠累后,自杀而死。

  ⑤琵琶:即《琵琶记》,南戏剧本。元朝高则成作。内容描写蔡伯喈别妻赵五娘赴京应试,高中状元而招赘于牛相府。后家乡饥荒,五娘抱琵琶弹唱行乞进京寻夫,最后得牛女之助,始得团圆。

  ⑥荆钗:即《荆钗记》,南戏剧本。元朝柯丹丘作。描写南宋诗人王十朋与钱玉莲二人以荆钗为聘而成亲,十朋上京应试,修书回家,被财主孙汝权改为休书,以致玉莲投江自杀,幸又遇救,几经波折,最后夫妻团圆。

  ⑦西厢:即《西厢记》,杂剧剧本。元朝王实甫作。描写书生张珙在蒲东普救寺遇见崔相国的女儿莺莺,两人产生爱情,通过侍女红娘的协助,终于结成夫妇。

  ⑧拜月:即《拜月亭》,杂剧剧本。元朝关汉卿作。描写书生蒋世隆在战乱中遇少女王瑞兰,结为夫妇。王父因门第差别,拆散婚姻,后蒋世隆考中状元,两人终于团圆。

  【译文】

  有人问:“李卓吾舍弃荣华而削发为僧,他的著述流传海内,你认为这个人怎么样?”我答说:卓吾这个人具有超逸之才,豪雄之气,我很看重他。然而可看重的在此,令人扼腕叹惜的也即是此。通常像他这样具有才气的人,如果不以圣人的言教为修身行道的准绳,不断培植厚德,保持谨慎小心,则必定喜欢出风头,造出惊世矫俗的论调,藉此以自娱称快。试举一二:

  卓吾认为凡世界人物都是起始于阴阳,而以“太极生阴阳”为妄语。他依据《易经·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这句话立论,因而以天阴地阳、男阴女阳为最初的元本,再没有比这更早的。他没有想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一句,同是出自孔夫子《易经·系辞上传》中所说的话。然而一句奉为至论,另一句却贬为妄语,这是什么意思呢?乃至于把秦始皇的暴虐称为“天下第一君”,把冯道的失节称为“大豪杰”,以荆轲、聂政的杀身取祸称为“最死得其所”。而古人所称赞的贤人君子,往往对他们的微小过失却百般挑剔。甚至对于排场戏剧的评议,也是将《琵琶记》、《荆钗记》里面守义持节的人视为勉强,反而把《西厢记》、《拜月亭》这一类有违礼教的苟合称为顺天性之常。唉!《大学》上说:“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灾祸必然会降临到他身上。”这句话似乎就是针对卓吾这种人说的。可怜啊!

  李卓吾(二)

  或曰:“子以成败论人物乎?”曰:“非然也。夫子记子路①不得其死,非不贤子路也,非不爱子路也。行行兼人②,有取死之道也。卓吾负子路之勇,又不持斋素而事宰杀,不处山林而游朝市,不潜心内典而著述外书,即正首丘③,吾必以为幸而免也。虽然,其所立遗约,训诲徒众者,皆教以苦行清修,深居而简出,为僧者当法也。苏子瞻讥评范增④,而许以人杰,予于卓吾亦云。”

  【注释】

  ①子路:孔子的弟子。鲁国人,姓仲,名由,字季路。性直爽勇敢。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被任为季孙氏的家臣,后任卫大夫孔悝的家臣,在贵族内讧中被人杀死。

  ②行行兼人:《论语·先进第十一》:“子路,行行如也。”郑玄注:“行行,刚强之貌也。”《论语·先进第十一》又云:“由也兼人。”郑玄注:“子路务在胜尚人。”

  ③正首丘:传说狐死时,头犹向着巢穴。后因称人死后归葬故乡为“归正首丘”。比喻不忘故土,怀念故乡。

  ④范增:楚汉相争时,为项羽主要谋士。曾屡劝项羽杀刘邦,项羽不听。后项羽中刘邦反间计,削其权力,他忿而离去,于途中病死。

  【译文】

  有人问:“你大概是以成败论人物吧?”我答道:“不是的。孔夫子预记子路不得善终,这并不是贬抑子路不贤,也并非夫子不爱子路。而是子路性格过于刚强好胜,这是他招致不得寿终的原因。卓吾具有子路之勇,虽剃发为僧,却又不持斋素而杀生食肉,不居住山林而云游于朝市,不潜心内典而著述外书,像他这种人能得于归葬故乡,我也认为是他的侥幸。即使如此,他所立的遗约,训诲徒众,皆教以苦行清修,深居而简出,这是僧人所当取法的。苏子瞻(即苏东坡)讥评范增,而又嘉许他为人杰,我对于卓吾也同样有这种看法。”



  其他相关文章
· 下页:出谷喻(辨别是非 谨慎取舍)
· 返回目录
地藏孝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