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佛文集 - 藕益大师文集 - 正文   │ 文章推荐
 

  辛卯除夕茶话(六和敬之要只一慈心也)

  蕅益大师文选

  诸方茶话。多说向上事。朽旭不然。与诸友说家常受用耳。佛制比丘行六和敬。所以僧伽名和合众。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遵此六和。乃名僧宝。其要只一慈心也。佛告比丘。汝等应当身业行慈。口业行慈。意业行慈。当知慈能关闭诸恶趣门。普生无量众善。慈心之人。嗔者见之欢喜。怖者见之安隐。忧者见之开释。苦者见之悦乐。乃至鸟兽见之不生毒害恐怖之心。试观魔亦现佛相好光明殊特。而令见者恍惚不安。以无慈心也。佛亦现明王相。忿怒威猛。而令见者拔罪生善。以有慈力也。朽旭生平。不曾为一人剃头。亦不曾为一人改名。凡同住者。十方彼此。法道为亲。情无适莫。但愿诸友。各修慈心三昧。不可随俗晖污。亦勿矫强立异。恪遵佛戒。痛革妄情。除得一分习气。是一分修行。融得一分偏私。是一分学问。朽旭德薄缘浅。誓不图热闹门庭。世谛流布。须各为大事。念报深恩。互相砥砺。力挽颓风。庶不辜同住一番。最后腊月三十到来。保有真实受用。不致如落汤螃蟹也。珍重。

  附:【六和敬】

  和敬者,和同爱敬也。此六者,通名和敬。盖外同他善,谓之和;内自谦卑,谓之敬。今称僧为六和,盖出于此。

  一、同戒和敬——谓比丘通达实相正理,知罪不可得,为欲安立众生于实相正理,以方便善巧,同持戒品,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同此戒善,未来必得菩提大果,是以敬之如佛,故名同戒和敬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同见和敬——谓比丘通达实相正理,而能了知诸法本无所得,亦无所知见,为欲安立众生于实相正见,以方便善巧,同一切知见,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因此知见,必得种智圆明,是以敬之如佛,故名同见和敬也。(种智者,即一切种智也。)

  三、同行和敬——谓比丘通达实相正行,而能了知无作无行,为欲安立众生于实相正行,以方便善巧,同修诸行,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同此诸行,渐积功德,当成佛道,是以敬之如佛,故名同行和敬也。

  四、身慈和敬——谓比丘住平等大慈,以修其身,常与众生,一切乐事,无有乖诤;亦知众生,悉有佛性,未来必得金刚之身,是以敬之如佛,故名身慈和敬也。(金刚者,言法性之身不可坏。)

  五、口慈和敬——谓比丘住平等大慈,以修其口,常与众生说一切法,令其得乐,无有乖诤;亦知众生悉有佛性,未来必得上上清净口业,是以敬之如佛,故名口慈和敬也。(上上,谓佛也。)

  六、意慈和敬——谓比丘住平等大慈,以修其意,常知众生诸根性欲,与众生乐,无有乖诤;亦知众生悉有佛性,未来必得心如佛心,是以敬之如佛,故名意慈和敬也。



  其他相关文章
· 赠张兴公序(夫学与道 果可歧也)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