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言,前念佛七七日,稍有所证,此即退道心之根本。乃稍有相应及感应,何可认之为“证”乎?得少为足,随即懈废,初心人每每如是。以后当纯一其心,愈有感应,愈觉歉绌,则可免此病矣。(文钞三编卷三·致张增纯律师书)
◎ 附“佛学问答”专栏相关文章:
· 有关精进佛七的浅问-弘护问答集
· 如何辨别勇猛精进和操之过急的浮躁?
· 精进念佛,三五年就能开悟,能自在往生了吗?
· 怎样断情欲,精进修持?
· 为何念佛人如果精进,冤亲债主就来找麻烦?
· 发心要精进,可总维持不了几天,是业障重吗?
· 念佛不精进,因为信愿并非真切
本站附:【精进释义】
(术语)又曰勤。小乘七十五法中大善地法之一,大乘百法中善心所之一。勇猛修善法,断恶法之心作用也。唯识论六曰:‘勤谓精进,于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悍为性,对治懈怠满善为业。’辅行二曰:‘于法无染曰精,念念趣求曰进。’慈恩上生经疏下曰:‘精谓精纯无恶杂故,进谓升进不懈怠故。’华严大疏五曰:‘精进,练心于法名之为精,精心务达目之为进。’维摩经佛国品曰:‘精进是菩萨净土。’案汉书,召属县长吏,选精进掾史。注:精明而进趣也。此为精进二字之出处。(《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有关其他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