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于《竹窗随笔》莲池大师著
演莲法师白话注译
●出世间大孝(一)
世间之孝三,出世间之孝一。世间之孝,一者承欢侍彩,而甘旨以养其亲;二者登科入仕,而爵禄以荣其亲;三者修德励行,而成圣成贤以显其亲。是三则世间之所谓孝也。出世间之孝,则劝其亲斋戒奉道,一心念佛,求愿往生,永别四生,长辞六趣,莲胎托质,亲觐弥陀,得不退转,人子报亲,于是为大。
予昔甫知入道,而二亲云亡,作自伤不孝文以伸悲恨。今见在家出家二众中有具庆者,于是倍增感慨,而涕泗交零,稽首顿首以劝。
【译文】
世间的孝有三种,出世间的孝只有一种。世间的孝,一是承欢膝下,侍奉父母,以甘旨美食奉养双亲;二是登科入仕,以爵禄声名来荣耀双亲;三是修德励行,以成圣成贤来显扬双亲。这三种是世间的所谓孝道。出世间的孝,是劝双亲斋戒奉道,一心念佛,求愿往生,永别四生,长辞六趣,托质莲胎,亲觐弥陀,得不退转。凡为人子要报答亲恩,能在这件事上尽心,是为大孝。
我从前刚学佛不久,不幸双亲相继亡故,曾作《自伤不孝文》以伸悲情和抱憾。今见在家、出家二众中有父母俱存的,不由得感慨倍增,乃至于涕泪俱下,因而稽首顿首以劝。
●出世间大孝(二)
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予生晚,甫闻佛法,而风木①之悲已至,痛极终天,虽欲追之,末由也已。奉告诸人,父母在堂,早劝念佛;父母亡日,课佛三年。其不能者,或一周岁,或七七日,皆可也。孝子欲报劬劳之恩,不可不知此。
【注释】
①风木:犹言风树。《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这是齐国的孝子臬鱼对孔子所说的话,后因以“风树”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唐朝白居易《赠友》诗:“庶使心孝子,皆无风树悲。”
【译文】
为人子女,能够在日常生活上事事关心照顾父母,让父母感到安慰,这便是所谓孝了。努力做一个德才兼备,能为社会造福的人,以此光宗耀祖,这是大孝。劝父母修学净土法门,使父母将来能往生净土,永脱轮回苦趣,得享无量光寿之乐,这是大孝中的大孝。我出生时晚,在我刚闻到佛法不久,不幸父母相继去世,使我悲痛至极。虽然很想追随他们而去,无奈自己的道业尚未成就啊!因此奉劝诸人,父母在世,应该早劝念佛。父母命终之后,必须为父母念佛三年。若因事务冗忙,不能专心念佛三年,或以一年为限,或以七七四十九天为限,都是可以的。凡孝子要报父母劬劳之恩,对于这件要紧的事不能不知道。
●为僧宜孝父母
有为僧不孝父母者,予深责之。或曰:“出家既已辞亲割爱,责之则反动其恩爱心矣!”曰,恶是何言也?“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积因成正觉。”而梵网云:“戒虽万行,以孝为宗。”观经云:“孝养父母,净业正因。”古人有作堂奉母者,担母乞食者,未尝以恩爱累也,奈何于亲割爱矣。而缔交施主,不绝馈遗;畜养弟子,过于骨肉。是无亲而有亲,出一爱而复入一爱也,何颠倒乃尔!且己受十方供养,饱暖安居,而坐视父母之饥寒寥落,汝安则为之。
【译文】
对不孝父母的僧人,我总是严厉地责备。有人辩解道:“出家既已辞亲割爱,你责备他,反而使他动起恩爱的念头。”唉!这是什么话啊?难道没看到《盂兰盆经疏》称:“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积因成正觉。”《梵网经》云:“戒虽万行,以孝为宗。”《观无量寿经》谓:“孝养父母,净业正因。”古人有建堂奉母的,有担母乞食的,从来不曾有孝顺父母而被恩爱所累的。奈何有些人于自己的至亲则割爱,可是又结交施主,并以礼物互相馈赠;视畜养的弟子胜过自己的骨肉。这是本无亲而作亲,出一爱而复入一爱啊!我真不明白出家人为什么会颠倒成这样。且自己受十方供养,饱暖安居,见父母忍受饥寒孤寂之苦而无动于衷,你如果觉得心安,就由你去吧。
有关佛教孝道思想的其他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