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65.不修身而念佛,亦有利益。于决定往生,则百千万中难得一个。雄俊惟恭,乃其幸也。所撰两句,是而未切。宜云:“智断烦情超苦海,〖烦,即烦恼。乃通指。情,则专指淫欲。〗立坚信愿入莲池。”则确切。于用功法则,皆指出矣。(文钞三编)复卓智立书
白话译文:
165.不修身而念佛,也有利益,可能否决定往生,则百千万中难得一个。才干杰出的人只求恭敬诚意,这是他幸运的地方。你所撰的两句,虽然对,但不是很确切,宜改为“智断烦情超苦海(烦,即烦恼。乃通指。情,则专指淫欲。)立坚信愿入莲池”则确切。用功法则,都包含在这两句话里了。
按:不修身,不持戒,必然不能得正定。正定者,念佛三昧,一心不乱是也。最浅一心不乱,即伏惑事一心不乱,阶位在圆教观行位初品。此阶位念佛人,依《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可知,临终可决定往生。名字位人,皆不定往生,此语出自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就算你有深信切愿,也是不定往生,因为名字位人难生定善,难灭定业。谁人能知自己临终决定得善终?由当下至临终,存在诸多变数,故言不定(就算不定,念佛人亦当生决定往生之信心,信心具足与实际情况是两码事,不可弄混)。不修身之人,纵然念佛精进,也不会证入观行位,得不到正定,因为戒律是得定的前提。破戒而不修身,这正是令心散乱的因缘。犯杀盗淫妄时,内心是剧烈波动的,心境向下堕落的,是逆向菩提正道的,是染污自佛遮障他佛的,此种心境如何得定。就算万中有一,侥幸得定,亦是邪定,终究堕落。
其他相关文章
|